訂閱
糾錯
加入自媒體

華為變了,從產品型公司,轉變成平臺型公司

對于華為是什么印象,相信很多人都會覺得是一家產品型公司,畢竟手機是產品,路由器也是產品,智慧屏是產品,電腦,交換機、5G基站等等都是產品。

而產品是相當依賴供應鏈的,比如手機、電腦,需要整合全球的供應鏈,這里有芯片、屏幕、操作系統(tǒng)等等。

華為變了,從產品型公司,轉變成平臺型公司

但我們都清楚,從2019年開始,華為已經經歷了四輪打壓,特別是芯片、軟件等來源被切斷后,華為的這個全球供應鏈就出現了問題,所以華為也得思考轉型。

從現在的情況來看,我們其實是可以看到一個很清晰的轉變,那就是華為的方向已經是從一家產品型的公司轉向一家萬物互聯的生態(tài)公司,也就是平臺型的公司。

華為變了,從產品型公司,轉變成平臺型公司

第一個平臺是鴻蒙系統(tǒng),這是一款大一統(tǒng)的、萬物互聯的系統(tǒng),目前已經有超過1.5億臺手機使用它,華為的目標是今年底實現3億臺,其中有2億臺是華為自己的設備,1億臺是合作伙伴的設備。

而這些伙伴,目前有美的、有賽力斯,有極狐等等,像美的已經基于OpenHarmony2.0(開源鴻蒙),推出美的自有的物聯網操作系統(tǒng)1.0,賽力斯接下來將推出基于鴻蒙系統(tǒng)的智能座艙。

另外,OpenHarmony在打開消費市場之外,也進入了礦山、執(zhí)法和制造這些商業(yè)企業(yè)領域。

華為變了,從產品型公司,轉變成平臺型公司

第二個平臺是歐拉,這是華為面向企業(yè)的服務器操作系統(tǒng),按照華為的規(guī)劃,歐拉面向B端,鴻蒙面向C端,這兩個系統(tǒng)又是結合在一起的,未來會相互打通,覆蓋不同的場景。

第三個平臺則是云計算,華為的云計算當然推出已久,按照2020年的排名,在全球的公有云市場中,排名第5,國內廠商中,僅次于阿里。

華為變了,從產品型公司,轉變成平臺型公司

第四個平臺則是自動駕駛平臺,在華為的定義中,自動駕駛不是一個產品,而是一個計算平臺,未來會基于5G等,無限拓展邊界,應用于眾多的汽車之中。

當然,這4個平臺中,鴻蒙系統(tǒng)是最最基礎的平臺,按照華為的規(guī)劃,華為要和全球開發(fā)者們、合作伙伴們一起打造一個萬物智聯的新生態(tài),一個基于的鴻蒙操作系統(tǒng)、鴻蒙智聯、OpenHarmony(鴻蒙開源項目)和HMS Core,面向1+8+N全場景設備的強大的生態(tài)體系。

華為變了,從產品型公司,轉變成平臺型公司

當然,一個平臺型公司比一個產品型公司更難,因為平臺型的公司,不僅僅是自己前進,還要驅動、攜手合作伙伴一起前進,這個過程并不容易,但如果成功了,也能夠保證自己立于不敗之地,接下來就看華為什么時候能徹底的成為一家平臺型公司了。

聲明: 本文由入駐維科號的作者撰寫,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場。如有侵權或其他問題,請聯系舉報。

發(fā)表評論

0條評論,0人參與

請輸入評論內容...

請輸入評論/評論長度6~500個字

您提交的評論過于頻繁,請輸入驗證碼繼續(xù)

暫無評論

暫無評論

    文章糾錯
    x
    *文字標題:
    *糾錯內容:
    聯系郵箱:
    *驗 證 碼:

    粵公網安備 4403050200275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