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AO回應了!數據流通中的安全問題,國有數據或提供了參考依據
隨著ZAO的大火,數據安全也被提到了臺前,而信息時代,除去購物吃飯等商業(yè)行為,擁有你個人信息最多的其實是國家機構。這些信息的有效利用,是巨大的市場機會,同時也是一個不斷摸索的過程。
一款軟件從默默無聞到火爆朋友圈需要多久?答案是一個晚上。
這個周末ZAO一夜之間刷爆朋友圈,用戶僅憑一張個人大頭照,便可基本無違和感地出演小李子、張麻子…
新鮮感過后開始有明白人深扒 ZAO 的《用戶協(xié)議》及《隱私政策》,比如“你的臉將完全有可能被別人隨意使用”、“明星起訴侵權的鍋可能全甩給了用戶”、“我用于活體檢測的張嘴眨眼等數據被用于金融貸款”等等。
今天ZAO官方詳細回答了這些問題,解釋了不會存儲用戶生物識別特征以及產生的支付風險等信息。
無論ZAO是否存在這些問題,這款現象級應用無疑讓更多人注意到了數據安全的問題。那么在大數據時代數據如此重要的情況下如何利用好數據又能保護數據安全?
數據越多風險越大?
近年來國家對網絡安全、數據安全和個人信息安全的管控正在愈發(fā)嚴格,隨著《網絡安全法》、《個人信息保護法》等法律的頒布,數據權屬、交易機制的完善讓那些非法獲取及販賣數據信息的交易方式愈發(fā)受限。
馬云曾經在公開場合表達過數據也是阿里巴巴的重要財富之一,對于企業(yè)來說,用戶數據的確是重要資產,但是,一旦涉及到用戶的信息,數據量越大,企業(yè)要面臨的風險也越大。
匹夫無罪,懷璧其罪,擁有大量用戶數據,必須面臨數據泄露的風險。華住集團5億條公民個人信息被泄露,順豐3億條快遞物流數據泄露,近年已經發(fā)生過多起企業(yè)泄露用戶信息事件。
而企業(yè)不僅要通過技術層面來保護信息數據不被盜取,很多時候信息的泄露是由于“內鬼”。
上個月國泰航空就因為內部人員泄露航班客戶信息被輿論推上風口浪尖,因此數據不僅是財富,也是風險。
尤其是大數據時代下,對數據的需求愈發(fā)重要,而國家對數據保護和數據交易的管控也正在愈發(fā)嚴格,而對數據需求方而言,數據的獲取形式早已不是單純的數據包買賣或者直接收集用戶數據了。
那么數據交易如何進行呢?
其實數據交易這個詞并不準確,如今數據的交易形式中,數據擁有方已不再是將數據以商品的形式直接賣給需求方了。
在這方面,國有數據在流通方式上的探索對數據流通提供了借鑒意義。
來自于國家部委、地方政府、企業(yè)等信息匯聚成的交通、電力、車輛、司法等大數據都可以被稱為國有數據,這些數據蘊含著巨大的商業(yè)價值,然則考慮到安全等因素,大量的國有數據很難被除了國家機構以外的商業(yè)社會所充分利用。
因此,如何保證信息不被泄露和非法利用的情況下發(fā)揮國有數據蘊含的能量?
國有數據流通正規(guī)化,重要數據如何保護?
大部分的數據商和服務商采用了最直接的方式——進行清洗、脫敏之后當做實體商品一樣出售。其中的脫敏即抹去會造成信息泄露的個人信息。但是在缺乏監(jiān)管環(huán)境下,仍然會出現大量敏感個人信息被緩存及販賣等安全問題。
國有數據在流通過程中的做法,提供了重要的借鑒意義:底層數據不出庫、數據交易零緩存。
目前我國各地區(qū)的數據交易所均采用這種交易方式,即不向需求方提供底層數據,而是通過開放API接口,為需求方提供數據核驗功能。
數據核驗是指商業(yè)機構在獲得用戶授權的前提下,將用戶輸入的數據通與國有數據庫中的信息進行比對核驗,例如核驗客戶的身份信息,使用方最終只會收到核驗結果,而不是用戶的具體身份信息。
同時,對數據應用方“三真”準入審核監(jiān)控系統(tǒng)(真實企業(yè)、真實應用場景、真實用戶授權),確保數據產品應用合法合規(guī)。
通過這種技術化的運作手段,將國有數據以安全的形式滿足市場對國有數據的應用需求,可能將會是未來的主流。
但是在企業(yè)實際對接國有數據時,仍然要面臨一些具體問題。
數據孤島問題仍在,“第三方”讓國有數據更靈活
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是數據孤島問題。
各地的數據交易中心信息不全,目前各地的數據交易中心能提供的國有數據都是以地方數據為主,比如通過武漢東湖大數據交易中心可以獲得湖北的相關數據,并不能獲得上海的數據。
而直接去找國家部委獲取全國數據也并不現實,企業(yè)也同樣需要對接大量不同的部委,費時費力。
因此,如果有“第三方”來作為其中的橋梁,無疑能將信息整合起來,為企業(yè)提供更全面更便捷的服務。
市場上第三方數據服務商數量非常多,能承接國有大數據運營的第三方并不多,以其中的數據寶為例,雖然是第三方,但其角色并不簡單。
“數據寶為70個國家部委及直屬機構,31個省市自治區(qū)、334個地市州盟,96家央企的數據流通充當審核員、服務員、監(jiān)督員的角色,所有數據源均是國家部委一手合法數據資源。”在媒體的報道中,可以看到數據寶能提供的數據很多。
作為非政府機構,為何能整合各部委數據?
在數據寶官網不難發(fā)現,數據寶采用的是“國資參股、政府監(jiān)管扶持、市場化運作、大數據資產交易合法經營資質”的模式,其股東包括貴州省貴安新區(qū)(產業(yè)基金)、中科院中科創(chuàng)星(產業(yè)基金)、國家工業(yè)信息安全發(fā)展研究中心 (工業(yè)和信息化部電子第一研究所全資子公司) 、海爾資本( 旗下政府引導基金) 及上海拓鵬集團。
因此,數據寶其實也是一種“國家隊”的身份。
當然,這種模式的出現,也說明在國有數據開放及應用方面,國家的“試探”態(tài)度。
用好國有數據,想象空間巨大
國有數據的開放、共享、流通及應用,對應的是萬億級別的市場,尤其在金融、交通、物流、車輛等領域。
這些國有數據最終將會通過國家和商業(yè)機構的運營以不同的形式回歸到民生建設上。
在普惠金融領域,從2013年開始,國家開始大力推進普惠金融的落地執(zhí)行。但是對于銀行來說,缺少征信信息、缺少資產抵押的小微企業(yè)和個人如何保證其還款能力?
以制造企業(yè)為例,電力數據也可以作為其貸款擔保關鍵。該企業(yè)的用電情況其實可以反應其真實的生產狀況,通過企業(yè)近年來的電力數據,判斷企業(yè)生產償還能力,成為缺少抵押資產的小微企業(yè)獲得融資的新方式。
電力大數據還可在能源生產、配送、轉換和消費各個階段進行科學預測,將對國民經濟帶來巨大效益;此外,隨著電力大數據的不斷應用,能夠支撐能源互聯(lián)網新業(yè)態(tài)的產生,為各方參與者提供新服務。
這只是大數據在普惠金融領域的一種應用方式,更多的應用方式,其實需要更多的商業(yè)機構去開發(fā)。
而對那些非國家隊的數據商來說,未來的數據交易環(huán)節(jié)可能還會受到更多限制,但他們并非沒有機會。
數據從開放,到能夠實際運用,其實還需要經過很多技術手段,數據商未來機會,場景化產品的開發(fā)。
通過整合不同行業(yè)的具體應用場景,開發(fā)包含國有數據、企業(yè)數據等多維數據,提供更針對性的產品,為企業(yè)節(jié)省大量成本,達到真正的降本增效,從一個數據買賣者轉向服務者,或許是一種方向。

請輸入評論內容...
請輸入評論/評論長度6~500個字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