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權投訴
訂閱
糾錯
加入自媒體

阿爾茨海默病治療方法的“活”腦模型

研究人腦的微小“活”模型有助于研究人員了解大腦的衰老,并找到治療阿爾茨海默病和其他神經退行性疾病的關鍵。

昆士蘭大學11月2日消息

昆士蘭大學(University of Queensland,UQ)的科學家們發(fā)現(xiàn)了不同的細胞機制,可以加速或減少腦細胞退化。

Ernst Wolvetang 教授在昆士蘭大學的澳大利亞生物工程和納米技術研究所(Australian Institute for Bioengineering and Nanotechnology)研究類器官,這是一種非常模仿人腦的模型。

“我們發(fā)現(xiàn)人腦類器官可用于研究驅動大腦衰老過程的分子機制,” Wolvetang  教授說。

“這為測試許多分子開辟了道路,這些分子可能成為許多神經退行性疾病的潛在治療藥物。”

Ernst Wolvetang 教授

Wolvetang 教授和 Julio Aguado 博士利用這些類器官發(fā)現(xiàn),在一種罕見的神經退行性疾病——共濟失調性毛細血管擴張癥(Ataxia-Telangiectasia ,A-T)中,DNA泄漏加速了衰老。

在另一個研究項目中,Wolvetang 教授和 Mohammed Shaker 博士發(fā)現(xiàn),增加“抗衰老”蛋白 klotho 的水平可以減少與年齡和失智癥相關的腦細胞退化。

人類干細胞來源的神經元中的阿爾茨海默病斑塊

“抗衰老”蛋白和阿爾茨海默病治療

Mohammed Shaker 博士使用干細胞技術培育出具有發(fā)育中的人類大腦的細胞構成和結構的類器官,以研究 klotho。

“我們通過基因改變 klotho 水平來研究蛋白質增加對類器官腦細胞的影響——并發(fā)現(xiàn)它使衰老過程減緩了 89%,”Shaker 博士說。

“我們的研究清楚地表明,這種蛋白質對減少大腦衰老的影響具有強大而直接的作用。

“如果我們能找到一種方法來增加人類腦細胞中的 klotho,這可能有助于阻止或減緩阿爾茨海默病!

該團隊的研究[1]已發(fā)表在《衰老與疾病機制》(Aging and Mechanisms of Disease)雜志上。

研究于2021年8月2日發(fā)表在《Aging and Mechanisms of Disease》(最新影響因子:4.333)雜志上

DNA 泄漏和共濟失調性毛細血管擴張癥(A-T)

Julio Aguado 博士使用來自 A-T 患者的干細胞來培育類器官,他知道患有這種疾病的兒童缺乏對 DNA 修復至關重要的蛋白質,細胞可能會出現(xiàn)過早衰老的跡象。

“我們發(fā)現(xiàn) DNA 從細胞核中泄漏,導致炎癥并導致腦細胞隨著年齡的增長自然退化,” Aguado 博士說。

“我們的研究結果表明,A-T 可以被認為是一種加速衰老的疾病。

“這為這種目前無法治愈的疾病的治療選擇開辟了一條全新的途徑!

該研究[2]已發(fā)表在《衰老細胞》( Aging Cell )雜志上。

研究于2021年8月30日發(fā)表在《Aging Cell》(最新影響因子:9.304)雜志上

參考文獻

Source:University of Queensland

‘Live’ brain models used in hunt for Alzheimer’s treatment

References:

[1]. Shaker, M.R., Aguado, J., Chaggar, H.K. et al. Klotho inhibits neuronal senescence in human brain organoids. npj Aging Mech Dis 7, 18 (2021). https://doi.org/10.1038/s41514-021-00070-x

[2]. Aguado J, Chaggar HK, Gómez-Inclán C, Shaker MR, Leeson HC, Mackay-Sim A, Wolvetang EJ. Inhibition of the cGAS-STING pathway ameliorates the premature senescence hallmarks of Ataxia-Telangiectasia brain organoids. Aging Cell. 2021 Sep;20(9):e13468. doi: 10.1111/acel.13468. Epub 2021 Aug 30. PMID: 34459078; PMCID: PMC8441292.

免責聲明

本公眾號上的醫(yī)療信息僅作為信息資源提供與分享,不用于或依賴于任何診斷或治療目的。此信息不應替代專業(yè)診斷或治療。在做出任何醫(yī)療決定或有關特定醫(yī)療狀況的指導之前,請咨詢你的醫(yī)生。

聲明: 本文由入駐維科號的作者撰寫,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場。如有侵權或其他問題,請聯(lián)系舉報。

發(fā)表評論

0條評論,0人參與

請輸入評論內容...

請輸入評論/評論長度6~500個字

您提交的評論過于頻繁,請輸入驗證碼繼續(xù)

暫無評論

暫無評論

    文章糾錯
    x
    *文字標題:
    *糾錯內容:
    聯(lián)系郵箱:
    *驗 證 碼:

    粵公網安備 4403050200275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