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權投訴
當前位置:

OFweek 醫(yī)療科技網

>

技術應用

靶向蛋白質降解領域的最新進展與前景

前言 靶向蛋白質降解(TPD)是一種新興的治療方法,因其在治療上可以調節(jié)傳統(tǒng)小分子難以靶向的蛋白質而備受關注。降解劑可以將小分子抑制劑的口服生物利用度和易制備性與RNA干擾等更復雜模式的有利特性相結合

其它 | 2024-12-04 13:53 評論

酮酯有助于清除衰老和阿爾茨海默病小鼠模型中的錯誤折疊蛋白質

一項新研究揭示了酮體中的 β-羥基丁酸直接與阿爾茨海默病中錯誤折疊的蛋白質相互作用,改變其溶解度和結構,從而使其能夠通過自噬過程從大腦中清除。 巴克衰老研究所 12月2日 酮體是身體在禁食期間產生的燃料,但其作用不僅限于提供能量,還參與調節(jié)細胞過程和衰老機制

其它 | 2024-12-03 11:03 評論

專家呼吁就聽力損失與失智癥問題發(fā)布負責任的信息

英國領先的聽力損失組織已攜手合作,重點指出一些醫(yī)療專業(yè)人員和媒體發(fā)布的誤導性報告,這些報告聲稱聽力損失會導致失智癥,而治療聽力損失將降低個人罹患失智癥的風險。 曼徹斯特大學 11月29日 在

其它 | 2024-12-02 14:06 評論

【指南共識劃重點】患者自控鎮(zhèn)痛臨床應用規(guī)范專家共識

1 PCA 的發(fā)展歷程 20 世紀 70 年代初,Sechzer 提出 PCA 按需鎮(zhèn)痛原則,1976 年第一臺 PCA 泵問世。 1993 年中國內地引進 PCA 理念,1994 年應用電子鎮(zhèn)痛泵,之后 PCA 泵不斷發(fā)展更新?lián)Q代,智能化 PCA 泵提高了治療的精確性、可靠性及安全性

其它 | 2024-11-29 14:39 評論

揭秘Toll樣受體的前世今生

前言 Toll樣受體(TLRs)是一種先天免疫受體,直接或間接負責檢測病原體相關分子模式(PAMP),并通過激活先天和適應性免疫途徑對其作出反應。TLRs是抵御微生物病原體的第一道防線,TLR可以分為細胞表面和內體亞家族,識別不同的PAMP,并激活常見和特定的信號通路以形成免疫反應

其它 | 2024-11-29 14:34 評論

Vax-Innate:激活先天免疫優(yōu)化腫瘤疫苗

前言 免疫療法已經成為治療癌癥的一種革命性方法,通過動員免疫系統(tǒng),特別是T細胞,來控制和殺死腫瘤細胞。腫瘤部位免疫細胞的組成對基于免疫的治療反應有重大影響。TME有三種主要的免疫表型:以免疫細胞缺乏

其它 | 2024-11-15 16:04 評論

華潤背書,昆藥集團獲國家隊“輸血”

作者 | 胡青木 編輯 | 蘇淮 營收乏力的昆藥集團,反而獲得了國家隊的增持。 2015年,國務院發(fā)布《基本養(yǎng)老保險基金投資管理辦法》,規(guī)定各省級養(yǎng)老保險基金在保留必要支付費用后,可委托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理事會進行市場化投資

其它 | 2024-11-14 18:08 評論

漿細胞樣樹突狀細胞的生物學

前言 漿細胞樣樹突狀細胞(pDCs)是一種獨特的樹突狀細胞亞群,其通過Toll樣受體(TLR)7和TLR9識別病毒或自身核酸后產生I型干擾素(IFN-α、IFN-β)。此外,p

其它 | 2024-11-06 13:52 評論

B細胞的抗體非依賴性功能:細胞因子

前言B細胞是唯一能夠分化為抗體分泌細胞(漿細胞)的細胞類型,此外,它們還可以向T細胞呈遞抗原并產生細胞因子。通過產生細胞因子,B細胞影響免疫的多個方面:B細胞衍生的細胞因子,包括淋巴毒素,對次級淋巴器

基因檢測 | 2024-11-05 17:16 評論

CD4+T細胞在病毒免疫中的作用

前言 病毒可以通過多種途徑進入人體,感染幾乎所有類型的宿主細胞并發(fā)生突變以避免免疫識別。有效地摧毀快速分裂的病毒需要多種免疫效應機制的協(xié)調。在感染的早期階段,病原體成分與模式識別受體(PRRs)結合啟動先天免疫機制,這為阻斷病毒復制提供了初始的關鍵作用

其它 | 2024-10-31 11:19 評論

【高級職稱】麻醉與循環(huán)系統(tǒng)3--微循環(huán)

微循環(huán) 一、結構 微循環(huán)是由毛細血管及其有關結構組成,它包括小動脈末梢的微動脈、中間微動脈、毛細血管、微循環(huán)和小靜脈。小動脈與小靜脈之間有下列3條血流通路。 (一)直捷通路(又名通血毛細血管) 這是微動脈的分支中間微動脈的延伸,管壁平滑肌纖維由稀少而逐漸消失,即為毛細血管

其它 | 2024-10-10 15:36 評論

重溫經典:TH1和TH2細胞

前言  TH1和TH2細胞在平衡免疫反應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它們的的存在和功能對基礎和應用免疫學產生了巨大的影響。20世紀70年代初,人們普遍認為T細胞可以根據(jù)其細胞表面標志物分為兩個不同的亞群:CD4(Lyt1)和CD8(Lyt2)

基因檢測 | 2024-10-08 17:18 評論

腦網絡研究揭示失智癥患者行為改變的線索

一項新研究發(fā)現(xiàn)大腦中的 tau 蛋白會破壞連接多個腦區(qū)的突顯網絡,突顯網絡被破壞得越嚴重,患者經歷的行為變化就越多。 密歇根大學 10月7日 當大多數(shù)人想到失智癥(包括阿爾茨海默。⿻r,他們可能首先想到的是記憶力喪失

其它 | 2024-10-08 16:27 評論

腦血管變化對預測認知障礙很重要

一項新研究表明,與高血壓和高膽固醇等危險因素相比,對大腦的幾項測量,包括血流量和大腦對缺乏血流量的補償能力,能夠更好地預測輕度認知障礙。

其它 | 2024-09-18 15:59 評論

研究人員發(fā)現(xiàn)三種主要失智癥共有的細胞機制

在一項新研究中,研究人員發(fā)現(xiàn)了三種主要失智癥(阿爾茨海默病、額顳葉失智、進行性核上性麻痹)共有的細胞機制。 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 9月11日 研究人員首次確定了

其它 | 2024-09-12 18:12 評論

創(chuàng)傷性腦損傷后慢性神經變性是可以預防的

一項新研究發(fā)現(xiàn),創(chuàng)傷性腦損傷后慢性神經變性是可以預防的,但存在一個關鍵的時間窗,在此期間的治療才是有效的。 大學醫(yī)院克利夫蘭醫(yī)學中心 9

其它 | 2024-09-11 16:10 評論

大腦的平衡系統(tǒng)

神經科學家的一項發(fā)現(xiàn)可能為一系列精神和神經系統(tǒng)疾病的新療法打開大門,這些疾病歸因于特定多巴胺通路的功能障礙。 麥吉爾大學 8月27日 由麥吉爾大學(McGil

其它 | 2024-09-03 18:16 評論

清理老化的大腦

羅切斯特大學的科學家們正在用一種目前用于引產的藥物修復大腦的垃圾處理系統(tǒng)。 羅切斯特大學 8月15日 阿爾茨海默病、帕金森病和其他神經性疾病可以被視為“臟腦”(dirty brain)疾病,因為患病的大腦難以清除有害廢物

其它 | 2024-08-19 16:32 評論

研究人員證實了阿爾茨海默病和心臟病之間的遺傳聯(lián)系

研究人員發(fā)現(xiàn),阿爾茨海默病與多種冠狀動脈疾病和脂質類別之間存在顯著的遺傳聯(lián)系。 伊迪斯科文

其它 | 2024-08-16 16:57 評論

研究發(fā)現(xiàn)帶狀皰疹會增加隨后認知能力下降的風險

一項新研究發(fā)現(xiàn),帶狀皰疹發(fā)作與主觀認知下降的長期風險增加約 20% 相關。 《醫(yī)學快訊》

其它 | 2024-08-15 16:20 評論
上一頁   1  2 3 4 5 6 7 ... 28   下一頁

資訊訂閱

粵公網安備 4403050200275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