覓瑞集團IPO:從硅谷到阿里,大佬都愛“滴血驗癌”?
作者:蘇杭
出品:洞察IPO
2022年1月,美國科技公司Theranos創(chuàng)始人Elizabeth Holmes被判欺詐罪。這位曾經被稱作是“女版喬布斯”的天才創(chuàng)業(yè)者,被發(fā)現(xiàn)其提供的所謂“滴血驗癌”技術是一場徹頭徹尾的騙局。
不過,雖然Elizabeth的騙局已經終結,卻有越來越多的生物醫(yī)藥公司開展了針對“血液驗癌”的研究。
近日,新加坡癌癥早篩公司Mirxes Holding Company Limited(以下簡稱“覓瑞集團”)向港交所遞交了招股書,擬香港主板IPO上市,中金公司、建銀國際為其聯(lián)席保薦人。
覓瑞集團的主要產品,是一款基于血液的microRNA(miRNA)檢測試劑盒,用于癌癥及其他疾病早期檢測,目前已成功商業(yè)化,但覓瑞集團長期虧損且現(xiàn)金告急,作為少數采用miRNA路線的早篩公司,特異性低所體現(xiàn)出的更高的誤診率又會否對商業(yè)化造成影響?
主營癌癥早篩,收入卻主要來自新冠檢測
1993年,Victor Ambros和Gary Ruvkun分別領導的兩個實驗室率先在線蟲中發(fā)現(xiàn)了一種小分子時序RNA,這種小RNA可以抑制一種核蛋白基因的表達從而調節(jié)線蟲的發(fā)育。
2001年,Thomas Tuschl、David Bartel和Victor Ambros三人分別領導的三個研究組在《Science》雜志同期發(fā)文,將這種小RNA命名為microRNA(微小核糖核酸),簡稱miRNA。
隨后,越來越多的miRNA在各種物種中被發(fā)現(xiàn)。miRNA的功能涉及到包括發(fā)育過程調節(jié)、抵抗病毒入侵、動物免疫功能調節(jié)、各器官或系統(tǒng)疾病以及腫瘤等各種生理病理過程,研究空間十分廣闊。
2003年,剛到新加坡國立大學任教不久的朱興奮在開發(fā)登革熱病毒RNA檢測技術過程中,發(fā)明了莖環(huán)結構的引物設計,可極大提高血液中RNA的檢測靈敏度。
2008年后,朱興奮與兩位新加坡國立大學的校友周礪寒、鄒瑞陽共同研發(fā)了mSMRT-qPCR技術平臺,能夠精準捕捉到不同miRNA之間的細微差異。
2014年,朱興奮、周礪寒、鄒瑞陽共同成立了覓瑞集團,著手研發(fā)用于癌癥檢測的試劑盒。
目前,覓瑞集團已開發(fā)兩個業(yè)務分部:早期檢測及精準多組學分部,提供涵蓋包括癌癥早期檢測試劑盒、早期檢測實驗室服務、多組學候選發(fā)現(xiàn)及臨床基因組檢測服務在內的整個癌癥護理過程的產品及服務;以及傳染病分部,主要產品為一款COVID-19檢測試劑盒Fortitude及提供COVID-19檢測服務。
覓瑞集團用于胃癌檢測的核心產品GASTROClear,已于2019年9月獲得新加坡衛(wèi)生科學局的C類IVD(體外診斷產品)證書后成功商業(yè)化,2023年5月獲得FDA(美國食品藥品監(jiān)督管理局)突破性醫(yī)療器械稱號,并正于中國開展臨床試驗。
其肺癌篩查及早期檢測候選產品LungClear已于東南亞、中國及日本作為LDT(實驗室研發(fā)測試)服務商業(yè)化(目前在多數國家,LDT服務不需要進行醫(yī)療器械注冊)。
圖片來源:覓瑞集團招股書
雖然成功將癌癥早篩產品商業(yè)化,但過去兩年,覓瑞集團的收入仍主要來自于銷售COVID-19試劑盒及提供COVID-19檢測服務。
2021年、2022年及2023年1-4月(“報告期內”),覓瑞集團的收入分別為6064.98萬美元、1775.9萬美元及577.51萬美元,凈利潤分別為-308.11萬美元、-5620.27萬美元及-2158.71萬美元。
其中傳染病業(yè)務分部產生的收益分別占總收益的89.6%、42.2%及20.8%。
隨著相關需求逐漸下降,F(xiàn)ortitude的銷售額在2022年大幅下降,覓瑞集團的整體收入隨之大減。
圖片來源:覓瑞集團招股書
現(xiàn)金只夠8.4個月,大佬都愛“滴血驗癌”?
招股書顯示,覓瑞集團共進行了B、C、D三輪融資。
2018年3月的B輪融資總額3020萬美元,對應投后估值約1.5億美元;2021年7月C輪融資股東包括中國誠通、建成開元等,總融資額8700萬美元,對應投后估值約4.87億美元;2023年7月D輪融資股東包括北京復樸、三井物產等,融資總額為5000萬美元,投后估值約6億美元。
圖片來源:覓瑞集團招股書
其中持有覓瑞集團22.03%股份的第一大股東Central Road,其全資持有人是阿里巴巴18名創(chuàng)始人之一、原淘寶網總裁孫彤宇。
Central Road在覓瑞集團B輪融資時投資3000萬美元從而進入其股東行列,但早在2016年11月,孫彤宇就通過其持股的另一個投資平臺VentureCraft Two,參加了覓瑞集團重組前的運行主體MiRXES Singapore首次進行的總對價400萬新加坡元的融資。
幾輪融資極大地補充了現(xiàn)金流,但仍有缺口。
2022年底,覓瑞集團的現(xiàn)金及現(xiàn)金等價物為1985.18萬美元,較2021年底的1.02億美元減少了8229.98萬美元。
根據招股書,覓瑞集團測算,假設未來平均現(xiàn)金消耗率為2022年的1.2倍,估計截至2023年5月31日的現(xiàn)金及現(xiàn)金等價物935.49萬美元加上D輪融資所得4000萬美元款項將能夠維持8.4個月財務穩(wěn)定。
無獨有偶的是,在覓瑞集團宣布完成C輪融資的2021年10月,另一家癌癥早篩企業(yè)康立明生物也宣布完成了由阿里巴巴集團領投的D輪融資,該輪融資規(guī)模達5.6億元,IDG資本、華興資本旗下華興新經濟基金、基石資本、農銀國際、衡廬資產等機構跟投。
早先Elizabeth Holmes創(chuàng)立Theranos后,也曾經獲得甲骨文公司創(chuàng)始人拉里·埃里森在內的一眾科技、投資甚至政治界大佬在內的投資人的青睞。
能讓這些大佬心甘情愿掏錢的其中一個主要原因是,“滴血驗癌”這個設想以及背后所蘊藏的巨大商業(yè)價值實在令人著迷。
路線處發(fā)展早期,產品誤診率更高
在全球范圍內,癌癥已經成為僅次于心血管疾病以外的第二大致死原因。
全球癌癥總開支從2018年的1.38萬億美元增加至2022年的1.58萬億美元,預計于2032年將達到2.25萬億美元。
而進行早篩能盡早發(fā)現(xiàn)癌癥,顯著提高患者的五年生存率,減輕患者及財政負擔。
圖片來源:覓瑞集團招股書
在覓瑞集團的目標市場——東南亞、中國、日本及美國等選定國家或地區(qū),癌癥篩查潛在市場(包括胃癌、肺癌、結直腸癌和肝癌篩查)2022年總規(guī)模約為456億美元,并預計增至2032年的756億美元,2022年至2032年的復合年增長率為5.2%。
目前,主流的癌癥篩查方法包括影像檢查、內窺鏡檢查及分子癌癥篩查等。
影像檢查存在輻射風險,而內窺鏡檢查侵入性較強,且較難發(fā)現(xiàn)處于早期的癌癥。
因此,多數早篩公司都將寶壓在了分子癌癥篩查上。
其中較為成熟的生物標志物為ctDNA甲基化,根據招股書,全球分子癌癥篩查市場8種獲批及候選產品中,有3種走的是ctDNA甲基化路線。
圖片來源:覓瑞集團招股書
相較而言,覓瑞集團主營的miRNA技術仍處于成長期,并且其核心產品尚未取得在中國的注冊批文,未來能否順利獲批,存在較大不確定性。
腫瘤早篩的生物標志物產業(yè)化成熟度
圖片來源:蛋殼研究院
如泛生子的肝癌早篩產品HCCscreen,雖然在2020年9月獲得FDA授予的“突破性醫(yī)療器械”認定,但由于暫未獲得中國藥監(jiān)局的批文,目前僅能以LDT的模式進行銷售。
招股書顯示,與GRAIL公司采用ctDNA甲基化的多癌種篩查產品Galleri相比,覓瑞集團的GASTROClear在靈敏度上表現(xiàn)更好,一期胃癌為87.5%,而Galleri一期僅為16.7%,所有階段為66.7%。
但在特異性上就表現(xiàn)較差,為68.4%,低于Galleri的99.5%。
靈敏度是指將患病個體判定為陽性的檢測能力,特異性指能夠將非患病個體判定為陰性的能力。靈敏度高意味著GASTROClear有更低的漏診率,特異性低則意味著更高的誤診率。
圖片來源:覓瑞集團招股書
此外,Galleri單次抽血能檢測50多種癌癥,其中也包括GASTROClear的適應癥胃癌。
由此可見,覓瑞集團的產品并非存在壓倒性的優(yōu)勢。
而作為采用miRNA技術路線的少數派,覓瑞集團在市場推廣上要走的路或許也要更長一點。
敬告讀者:本文基于公開資料信息或受訪者提供的相關內容撰寫,洞察IPO及文章作者不保證相關信息資料的完整性和準確性。無論何種情況下,本文內容均不構成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抄襲!
原文標題 : 覓瑞集團IPO:從硅谷到阿里,大佬都愛“滴血驗癌”?

請輸入評論內容...
請輸入評論/評論長度6~500個字
圖片新聞
技術文庫
最新活動更多
- 1 2025高端醫(yī)療器械國產替代提速,這些賽道值得關注!
- 2 多數人錯估了關稅將對中國醫(yī)藥產業(yè)的影響
- 3 一季度醫(yī)療儀器及器械進出口報告:前十大出口市場在哪?
- 4 認購火爆,映恩生物打響18A IPO重啟信號槍
- 5 中國創(chuàng)新藥出海:機遇、挑戰(zhàn)與未來展望
- 6 核藥賽道解碼:高壁壘、國產替代與千億市場卡位
- 7 創(chuàng)新藥是避風港,更是發(fā)射臺!
- 8 第一醫(yī)藥扣非凈利潤僅687.40萬元:上!半[形土豪”要再沉淀沉淀
- 9 隱匿的醫(yī)療大佬,10年干出千億級公司
- 10 諾和諾德腰斬:醫(yī)藥股為何難給高估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