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yè)計算迎接AI PC浪潮,Intel們準備好了嗎?
AIGC 的概念相信大家都很熟悉了,在高算力顯卡和開源模型的幫助下,不少 AI 新手都實現了「壁紙自由」。但要說出了「文生圖/音樂/視頻」和「聊天機器人」之外 AI 還有什么具有實用價值的新功能,可能大家一時之間還想不起來。
圖片來源:雷科技
當普通玩家還在「娛樂 AI」時,在商用領域,行業(yè)用戶已經圍繞 AIPC 開發(fā)出一系列可以顯著提升工作效率的 AI 功能:2024 年 3 月 26 日,雷科技受邀參加了 2024 全新英特爾商用客戶端 AI PC 產品發(fā)布會;顒蝇F場,Intel不僅展出了全新的 vPRO 方案 AI PC,同時還展出了本土獨立軟件開發(fā)商利用基于 AI 技術和 vPRO 硬件方案設計的大量 AI 用例。
商用 AI PC 和消費級AI PC有何不同?
在前段時間 Xeon W 的分享活動中,我們都提到了當前 AI 行業(yè)的產業(yè)模式(具體內容可移步到雷科技微信公眾號(ID:leitech)查看)——不同于消費者自己用來玩的 AI 大模型,商用 AI 其實呈現出極為明顯的「三段式」結構:
1、大模型供應商用 HPC 等硬件構建、訓練原始大模型;
2、中間的行業(yè)運營商用有針對性的專項數據對開源或授權的大模型進行訓練,使得訓練后的大模型可以處理行業(yè)用戶提出的專項運算;
3、應用開發(fā)者向終端消費者提供對應 AIGC 內容服務。
圖片來源:雷科技
雖然說對算力有極高要求的原始模型訓練和預訓練并不在終端用戶(消費者)的電腦中運行,但和「玩家」相比,商業(yè)用戶對信息安全有更高的要求,這意味著商用 AI PC 對電腦的離線性能同樣有著一定的算力要求。
此外,不同于「玩玩看」的 AIGC 愛好者,商業(yè)用戶需要看到成熟、可以穩(wěn)定投入生產的 AI 關鍵場景。這不僅對電腦的硬件性能提出要求,同時也對電腦、芯片品牌的生態(tài)號召力提出要求,而在這一點上,英特爾一直都做得很不錯。
針對行業(yè)痛點,英特爾對商用 AIGC 提出了六個不同的應用場景:AI Chatbot、AI 助理、AI Office助手、AI 本地知識庫、AI 圖像視頻處理與 AIPC 管理,帶動 AIGC 產業(yè)力量開發(fā)針對「六大場景」的 AI 用例。
圖片來源:雷科技
以 AI Chatbot 聊天機器人為例,和娛樂用的聊天機器人相比,面向商業(yè)用戶的聊天機器人在「知識范圍」有著較大的差異:娛樂用戶只希望說什么 AI 都能接上,但商業(yè)用戶希望 AI 能專注在特定行業(yè)領域,用經過大量行業(yè)資料「特訓」的 AI 大模型,提供具有「行業(yè)視角」的內容產出。
圖片來源:雷科技
中科創(chuàng)達在現場展示的、面向企業(yè)法務開發(fā)的 AI 智能助手在雷科技(ID:leitech)看來就非常符合剛剛提到的「行業(yè)專精」的特性:
除了根據給出的消息擬定相關合同外,這個 AI 助手還能根據給定的案例消息,智能搜索相關法律條文支持,提供法律建議,讓用戶可以在極短的時間內對案件有整體、準確的判斷,并完成條文收集相關基本工作。考慮到法律工作的特殊性,這一模型也可以在電腦本地端側運行,避免敏感信息「上云」或發(fā)送給其他企業(yè)。
想實現這樣的「行業(yè)大模型」,必須用大量行業(yè)數據對模型進行訓練。目前 AI 業(yè)內大多數利用 AIGC 對模型進行「預訓練」,但考慮到 AIGC 不能實現 100% 的準確度,只利用 AIGC 訓練大模型可能會帶來災難性的后果,比如娛樂大語言模型最常見的「一本正經胡說八道」情況。
圖片來源:雷科技
而面向商用場景的行業(yè) AI 除了利用 AIGC 對模型進行預處理,同時也會導入大量脫敏的生產數據,讓 AI 更符合商業(yè)用戶的使用需求,這也是商用 AI 和 娛樂 AI 以及消費AI的主要差異之一。
針對這一場景,星環(huán)科技在現場也展示了其專為商用 AIPC 開發(fā)的 AI RAG 框架,可以將本地文件和資料直接轉化為 AI 知識,在設備端側利用向量數據庫,將文本、圖像、語音、圖譜等數據直接轉化為 AI 可以理解的學習資料。
AI 重構千行百業(yè),算力構筑堅實底座
商用 AI 的差異化能力,不僅僅是雷科技剛才提到的那兩點,在發(fā)布會上,英特爾與合作伙伴針對前文提到了六大 AI 場景都拿出了專門的解決方案。從資料分析到郵件代寫、從用戶答疑到 AI 訓練,AIGC 已深入數字辦公的方方面面,大有「重構數字辦公」之勢。
圖片來源:雷科技
利用 AI 重構數字辦公,這確實是英特爾和 AI 行業(yè)想要做、正在做的事情。從最初的桌面互聯網時代到 2014 年前后的移動互聯網時代,再到現在的 AIGC 時代,每當一個新的互聯網概念出現,都將重構整個互聯網行業(yè),辦公往往會首當其沖——十年前只用手機、平板辦公屬于給自己找麻煩,但十年后的今天,用手機、電腦辦公已經成為常態(tài)。
同樣的,在 ChatGPT、Stable Diffusion 等模型進入大眾視野之前,用 AI 改進工作流程屬于「偷懶」「糊弄」,其作用等同于發(fā)送離職申請。但在 AIGC 時代,AI 融入到工作的方方面面,如何利用 AI 加速工作已經成為了企業(yè)必須研究的課題。
圖片來源:雷科技
就像當時移動互聯網生態(tài)改寫桌面互聯網命運一樣,AIGC 概念的出現整個互聯網行業(yè)迎來了一條全新的賽道,并位于同一起跑線上——過去的數字架構、工作流程已成歷史,企業(yè)需要利用 AIGC 的能力,重構 AIGC 時代的工作流程和業(yè)務模式。而 AIGC 也會以一種高效、低成本、高質量的方式,為各行各業(yè)提供新的內容生產方式和創(chuàng)新的路徑。
那么英特爾在這次行業(yè)變革與重構中,又有著怎樣的身份呢?這一問題看起來很好回答:「英特爾我熟,做電腦 CPU 的,那肯定是硬件供應商的身份。」
圖片來源:雷科技
沒錯,英特爾確實為迎接 AIGC 浪潮推出了多款產品,比如面向單路 AIGC 工作站的 Xeon W、內置 NPU 的酷睿 Ultra、基于酷睿 Ultra 的新一代 vPRO,以及面向大型企業(yè)的 HPC 設備。但在這場關于 AIGC 的變革中,除了硬件供應商之外,英特爾身上還有著別的標簽。
比如英特爾正與獨立軟件開發(fā)商合作,利用酷睿 Ultra 和 vPRO 的性能為軟件提供加速計算;攜手生態(tài)合作伙伴,在挖掘行業(yè)用戶場景和痛點時提供對應的行業(yè)解決方案。為了推動行業(yè)共同進步,英特爾也將 AI PC 軟件開發(fā)者和硬件供應商(IHV),納入到自己的行業(yè)扶持計劃——「APC 加速計劃」當中。
面向開發(fā)者,英特爾提供搭載英特爾酷睿 Ultra 的開發(fā)設備、AI 部署框架、軟件開發(fā)工具包等相關資源,從應用的角度加速 AI PC 生態(tài)的構建。
面向 IHV 的加速計劃,英特爾則給合作伙伴提供參考硬件和專業(yè)技術支持,讓更多行業(yè)能用、愿意用 AI,從業(yè)務模式的角度加速 AIGC 的普及。
只要讓AI普惠,AI就能成為“殺手級應用”
當然了,想獲得更高的市場認可度,AI 行業(yè)參與者必須找到屬于自己的「殺手應用」,否則只會跟5G技術一樣“不痛不癢”——有段子認為,5G這一波真正獲益的創(chuàng)業(yè)團隊有且只有一個,那就是“何同學”,他通過一則5G科普視頻在B站出圈,成了知名的數碼UP主并賺得缽滿盆滿。
幸運的是,從硬件的角度看,AI 技術與其背后無限的可能,本身就是「殺手級應用」——AI 對本地算力提出前所未有的需求,不僅要求 CPU和GPU 提供更強大的性能,還要求計算機整個架構進行重構,引入高性能和低功耗的推理引擎和 NPU。
圖片來源:雷科技
而在全新的資源要求背后,AI 技術提供了跨行業(yè)、全方位重構業(yè)務流程和生產方式的能力。從智能制造到自動駕駛,從醫(yī)療健康到金融服務,AI 的應用正逐步深入人類生活的每一個角落,提供更加精準、高效的服務。它改變了人們的工作方式,提升了生產力,也重塑了消費者的體驗。通過深度學習和大數據分析,AI 能夠挖掘出更深層次的需求和潛在的市場機會,為企業(yè)提供決策支持,驅動創(chuàng)新。
AIGC 正在推動智能技術和千行百業(yè)和多元化的業(yè)務場景的深度融合,驅動的 AI 的硬件也成為新質生產力的典型代表。無論英特爾還是 AI 產業(yè),都在尋求利用 AI 實現更大社會經濟價值的機會,從軟件、硬件、生態(tài),「產學研」的角度入手,讓 AI 像移動互聯網一樣,成為我們生活中「默默無聞」而又「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用英特爾公司市場營銷集團副總裁梁雅莉的話來總結就是:
技術不是為了技術而生,技術是為了我們每個人而生。
對此,雷科技表示100%的認同。
來源:雷科技
原文標題 : 商業(yè)計算迎接AI PC浪潮,Intel們準備好了嗎?

請輸入評論內容...
請輸入評論/評論長度6~500個字
最新活動更多
推薦專題
- 1 UALink規(guī)范發(fā)布:挑戰(zhàn)英偉達AI統治的開始
- 2 北電數智主辦酒仙橋論壇,探索AI產業(yè)發(fā)展新路徑
- 3 降薪、加班、裁員三重暴擊,“AI四小龍”已折戟兩家
- 4 “AI寒武紀”爆發(fā)至今,五類新物種登上歷史舞臺
- 5 國產智駕迎戰(zhàn)特斯拉FSD,AI含量差幾何?
- 6 光計算迎來商業(yè)化突破,但落地仍需時間
- 7 東陽光:2024年扭虧、一季度凈利大增,液冷疊加具身智能打開成長空間
- 8 地平線自動駕駛方案解讀
- 9 封殺AI“照騙”,“淘寶們”終于不忍了?
- 10 優(yōu)必選:營收大增主靠小件,虧損繼續(xù)又逢關稅,能否乘機器人東風翻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