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
糾錯
加入自媒體

正在爆發(fā)的AI游戲,會成為AI PC普及的推動力嗎?

2024-11-04 14:45
雷科技
關注

微信圖片_20241021110538.png

我們聊了這么久的AI,AI到底能夠帶給我們什么呢?其實我也一直在思考這個問題。作為一個經常需要追蹤最前沿的數碼科技內容的編輯,AI確實在工作中為我提供了不少的幫助,但是我也清楚,對于普通人來說,AI卻依然是一個看似熱門,卻沒有太多實感的事物。 

如何讓普通用戶也能切身體會到AI所帶來的變化,或許是AI產業(yè)當下最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而在參加了英特爾等廠商的發(fā)布會后,我想這個問題或許已經有了一個答案——電子游戲。

微信截圖_20241104103822.png

圖源:雷科技

 

電子游戲的歷史由來已久,甚至可以說與計算機的發(fā)展歷史密不可分,現如今在AI領域稱王的英偉達,其成立之初其實是為玩家?guī)砀玫挠螒蝮w驗。甚至在后續(xù)很長一段時間里,電子游戲都是GPU性能提升的主要推力,因為與CPU不同,GPU除了少數用于科學計算等項目,基本上消費力都集中在游戲玩家群體,說游戲玩家撐起了PC市場的半邊天也不夸張。 

歷史已經證明了,游戲玩家的消費能力,足以支撐起一個新興行業(yè)的發(fā)展。所以,在AI PC普及緩慢的當下,電子游戲也再次被寄予了厚望。

 從助玩到陪玩,AI正在深刻改變游戲 

AI如何融入游戲中?關于這點,其實PC廠商和游戲廠商都有著各自的考量。前段時間,英特爾在北京舉行了酷睿Ultra 200S系列處理器的發(fā)布會,作為英特爾首款桌面端的AI處理器,自然成為宣傳AI應用的最好平臺。 

在發(fā)布會現場,英特爾就展示了一系列基于CPU端側AI性能設計的AI游戲服務,比如前段時間非常熱門的《黑神話:悟空》。彼時就有許多玩家吐槽游戲不提供小地圖、BOSS難度較高、隱藏點太多等問題。雖然官方解釋是為了讓玩家可以享受探索的樂趣,但是對于初次接觸這類游戲的玩家來說,無疑降低了游玩的樂趣。 

以前,遇到這類問題的解決方案無非兩種:1、一邊打一邊查詢攻略;2、等第三方MOD發(fā)布。第一個方案需要不時地切屏看攻略,打斷游戲體驗不說還麻煩,第二個則要等MOD作者發(fā)布,時間、是否發(fā)布都未知,特別是一些冷門游戲,幾乎很難遇到制作輔助MOD的玩家。

微信截圖_20241104103944.png

圖源:微博

 

但是在AI時代,這個問題將不復存在,在英特爾的發(fā)布會上,他們就展示了一個基于AI制作的游戲助手,這個游戲助手在《黑神話:悟空》里不僅可以幫助玩家查詢地圖位置,提示岔道和附近隱藏點。而且還能在BOSS戰(zhàn)前提供攻略查詢等功能,甚至可以在BOSS出招時提醒玩家躲避技巧。 

某種程度上來說,這就是一個可以根據游戲內容自適應的輔助MOD,即使是熱衷于單機游戲的玩家,恐怕也很難抵擋這樣的「AI誘惑」。畢竟這個AI并非幫你“開掛”,只是在幫你提前了解敵人,或是彌補游戲設計上的缺陷。 

而且這些功能都是可自定義開關的,如果你不想被AI過多的打擾,只需要選擇性地關閉部分功能,留下自己需要的即可。另一方面,AI助手還有個優(yōu)勢就是無需改動游戲文件,因為一切功能都是基于視覺檢測并通過本地大模型演算實時得出的結果,如此一來就可以避免因為修改文件而導致的游戲啟動失敗、觸發(fā)反作弊功能等問題。 

AI在游戲里的妙用自然不止于此,在后續(xù)的演示中,英特爾還展示了AI在競技類游戲的輔助作用,比如幫玩家記錄道具時間、提醒玩家隊友陣亡位置、為玩家標記最佳技能和道具釋放點等。雖然這項功能已經是在「外掛」的邊緣瘋狂試探,但是認真來說也只是讓玩家的游戲體驗變得更舒服而已。

60dbbc7a8a6abdd9514aa0effda23250bcdbbc6c.jpg

圖源:騰訊

 

英特爾還與軟件廠商合作,推出了AI游戲陪玩,利用本地的AI大模型可以輕松復刻不同的人物聲線,讓AI變成陪你一起打游戲的「助手」。老實說,這個功能日后估計會有不少爭議,畢竟聲音版權已經是一個備受關注的問題,即使僅限于個人使用,也面臨諸多的爭議。 

除了在游戲外為玩家提供輔助和情緒價值外,游戲廠商也在探索AI與游戲的深度結合,比如利用AI的實時演算來根據玩家的動作、回復進行對應回復,讓游戲劇情做到真正的千人千面,甚至可以讓玩家自己決定游戲的結局走向。 

試想一下,如果你覺得某個游戲的官方結局并不理想,那么只要開啟AI模式,就可以在游戲中書寫一段屬于自己的傳奇,將官方結局中的遺憾一一彌補,游戲的形式將發(fā)生徹底的改變。 

AI與游戲的結合,無疑會給整個游戲和PC生態(tài)帶來顯著影響,只要AI體現出足夠的價值,那么就會催動一大批玩家更新自己的硬件,畢竟在「爭強斗勝」和「取悅自己」這兩方面,人們愿意總會愿意付出更多的金錢。

 “眾人抬柴火焰高”,AI游戲正在加速普及 

前面聊了這么多AI在游戲中的用途,或許會給你一種錯覺:AI+游戲已經馬上就要普及了。其實并非如此,不管是英特爾還是英偉達,關于AI+游戲的內容生態(tài)其實都還是起步階段,大家想要看到這些功能得到普及,恐怕還要至少一兩年的功夫。 

事實上,前面討論的AI游戲助手不少都還是需要針對性優(yōu)化后,才能提供足夠好的體驗,除非AI算力和模型訓練進一步提升,才有可能實現無需提前干預的實時AI輔助。此時問題又繞回到英偉達身上,因為只有高端獨立顯卡才能提供更高的AI算力,而且顯卡在處理視覺數據方面的效率仍然要優(yōu)于CPU。 

而且這并非某一家企業(yè)可以解決的問題,就像英特爾在發(fā)布會上說的那樣:顯卡在游戲中要負責游戲渲染,其AI算力存在不穩(wěn)定的問題,那么CPU的算力支持就顯得格外重要。甚至,如果英特爾、英偉達等企業(yè)可以進一步合作,打造一套基于底層的算力分配機制,就可以更好地解決AI算力與游戲性能之間的矛盾。 

bdc7bffc76ab4914ab57160dc49cdca9.jpg

圖源:雷科技

 

此外,微軟、游戲廠商、設備生產商的協助也是必不可少的,Windows對AI大模型的支持,游戲廠商的針對性優(yōu)化,設備生產商的硬件優(yōu)化和系統(tǒng)整合等。毫無疑問,這是一個龐大的計劃,同時也會讓整個PC鏈條上的廠商都因此獲益。 

其實聯想等PC企業(yè)已經開始針對AI需求進行針對性的硬件優(yōu)化,不過目前都還集中在生產力方面,但是涉足游戲娛樂方面已是板上釘釘的事情。比如微星此前就已經發(fā)布了支持AI輔助功能的顯示器,通過在顯示器中加入NPU芯片來實現不依賴PC的本地AI功能。 

微星的產品顯然給其他PC廠商提了個醒,AI算力并非只能來自CPU和GPU,通過部署單獨的NPU也可以提供額外的算力,那么是否可以將其轉變?yōu)楫a品優(yōu)勢呢?比如一款定位AI輔助的游戲本,通過部署額外的NPU和硬件(如人眼檢測攝像頭等)結合定制的游戲助手,可以為玩家提供其他品牌所沒有的AI輔助功能。 

未來,我們或許會看到更多內置NPU的硬件出現,從顯示器到主板,甚至可能出現單獨的消費級AI算力卡,為PC提供額外的算力支持。在整個AI硬件生態(tài)的搭建中,英特爾、英偉達、AMD、高通、聯想、華碩等廠商將會找到各自的定位,并為AI生態(tài)的篝火再添一把柴。 

在我看來,AI游戲無疑會是一次真正的革命,對于游戲玩家來說,其帶來的影響將會超過英偉達的光線追蹤。畢竟光線追蹤帶來的只是畫面革新,或者說讓游戲廠商可以更輕松地做好光線效果,而AI游戲帶來的卻是游戲方式的革新。 

屆時,玩家不再只是簡單的參與者,而是可以通過AI助手獲得更多的互動和自定義體驗。或許未來有一天,游戲的每一個細節(jié)、每一個場景都可以根據玩家的偏好實時調整,最終呈現的是每一個人心中最完美的游戲世界,作為一個游戲玩家,我對這樣的未來無比期待。

  來源:雷科技

       原文標題 : 正在爆發(fā)的AI游戲,會成為AI PC普及的推動力嗎?

聲明: 本文由入駐維科號的作者撰寫,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場。如有侵權或其他問題,請聯系舉報。

發(fā)表評論

0條評論,0人參與

請輸入評論內容...

請輸入評論/評論長度6~500個字

您提交的評論過于頻繁,請輸入驗證碼繼續(xù)

暫無評論

暫無評論

    掃碼關注公眾號
    OFweek人工智能網
    獲取更多精彩內容
    文章糾錯
    x
    *文字標題:
    *糾錯內容:
    聯系郵箱:
    *驗 證 碼:

    粵公網安備 4403050200275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