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
糾錯
加入自媒體

AI+手機:產業(yè)的范式革命與生態(tài)重構(附概念股)

2025-03-04 09:24
證券之星
關注

全球智能手機市場正迎來歷史性拐點。據IDC預測,生成式AI手機2024年出貨量有望同比激增363%,全年突破2.34億部,帶動行業(yè)整體回暖。這場由大模型驅動的變革,正將手機行業(yè)從“參數內卷”推向“智能升維”的新紀元。

與此同時,從底層邏輯看,AI手機的本質并非功能疊加,而是從芯片架構、交互范式到商業(yè)模式的系統(tǒng)性重構。本文將圍繞存量市場突圍、產業(yè)鏈價值、生態(tài)競合三大維度,剖析這場革命的深層邏輯與投資機遇。

01存量市場的破局密碼——AI重塑用戶體驗與商業(yè)價值

2016年后,全球智能手機市場陷入“零和博弈”,折疊屏、影像模組等硬件創(chuàng)新邊際效益遞減,消費者換機周期大幅延長。這背后折射出的是行業(yè)創(chuàng)新乏力的集體焦慮。

而隨著生成式AI在端側的集成,智能手機行業(yè)正迎來一場由AI技術引領的革命性變革。各大手機廠商都在積極探索AI技術在產品中的應用,以期在新一輪的技術競爭中占據領先地位。

例如蘋果推出“Apple Intelligence”,小米推出“超級小愛”,vivo發(fā)布“藍心大模型”,OPPO發(fā)布“AndesGPT”,榮耀發(fā)布“魔法大模型”,華為則憑借“盤古大模型”進一步鞏固其在AI與手機深度融合領域的競爭力。

這場變革不僅將重塑智能手機的定義和功能,也將為用戶帶來更加豐富和便捷的體驗。

這種對AI的積極推進在多個層面均有所體現。

首先,在硬件層面,各大廠商紛紛推出專為AI性能優(yōu)化的處理器,如蘋果的A系列、華為的麒麟芯片以及高通為安卓廠商提供的驍龍系列等,它們都在不斷提升AI運算能力,以支持更復雜的AI算法并實現更多設備端處理。其次,在軟件層面,各廠商也在其操作系統(tǒng)和用戶界面中深度融合AI功能,如智能助手、智能攝影以及個性化推薦等,這些功能正成為提升用戶體驗的關鍵驅動力。最后,在生態(tài)系統(tǒng)建設方面,手機廠商正努力將AI技術擴展至更多領域,如智能家居、健康監(jiān)測以及AR/VR等,以打造更全面的AI生態(tài)系統(tǒng)。

隨著功能的創(chuàng)新,AI無疑為手機廠商的帶去新動力。據IDC預測,到2024年底,這些具備AI能力的手機,出貨量將突破2.34億部,全球市場份額也有望達到19%。甚至其預測到2028年,生成式AI手機在全球市場的份額,將上升至54%,成為未來的主流手機類型。

02產業(yè)鏈價值增量——軟件、硬件迎來新增量

除了手機廠商,AI對整個產業(yè)鏈也將帶來全新的增量。首先,在模型方面,為了適應手機端的運行需求,科技巨頭們正在自研或優(yōu)化現有模型,以推出輕量化模型。這不僅有助于提升AI手機的使用體驗,還將為產業(yè)鏈帶來新的增長點。

其次,在算法層面,AI手機通過集成NPU等專用處理器,顯著提升了在深度學習等運算上的性能和處理速度。這將進一步推動產業(yè)鏈在算法優(yōu)化和創(chuàng)新方面的發(fā)展。

而AI手機的核心硬件升級主要集中在SoC和存儲。相較于傳統(tǒng)智能手機,SoC和存儲是AI手機實現流暢運行AI應用的主要硬件升級方向。一方面,SoC的算力對本地部署的大模型參數規(guī)模起著決定性作用,并直接影響AI手機的生成式AI功能,另一方面,存取、加載大模型需要搭載更高容量和性能的存儲,根據聯發(fā)科數據,端側130億參數大模型需要配備70TOPS算力的處理器芯片以及13GB容量的內存。除此之外,AI任務的高頻高密特性對手機散熱、電池、攝像頭、PCB等零部件同樣提出了更高的標準。

綜上所述,AI手機的崛起不僅將引領消費電子新品的潮流,更為產業(yè)鏈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創(chuàng)新機遇。在AI技術的推動下,我們有理由期待一個更加智能、高效的消費電子時代的到來。

因此AI手機有望成為繼5G之后新一輪手機換機拐點,相關產業(yè)鏈公司有望持續(xù)受益,建議關注立訊精密、江波龍、鵬鼎控股、東山精密、藍思科技、領益智造、歌爾股份、順絡電子、環(huán)旭電子、德明利。

03生態(tài)競合——從“功能戰(zhàn)爭”到“智能體博弈”

而當手機從“工具”進化為“智能體”,行業(yè)競爭已超越硬件參數層面。IDC預測,到2028年AI手機將占據全球54%的市場份額,催生超2000億美元的新增價值。

其影響將沿“硬件革新-場景重構-生態(tài)壟斷”三階段釋放:硬件層:NPU算力突破100TOPS,散熱與能效技術持續(xù)迭代;場景層:AI助手從“被動響應”轉向“主動服務”,覆蓋醫(yī)療、教育等垂直領域;生態(tài)層:操作系統(tǒng)深度整合AI能力,打破應用孤島,實現跨設備無縫協(xié)同。

過去隨著智能手機手機出貨量見頂,智能手機的發(fā)展似乎也見頂了,新的手機,最重要的更新是——新的配色。

剩下的無非大鏡頭/多鏡頭,大內存,更好的cpu。人工智能的出現,無疑會為智能手機的發(fā)展提供一個創(chuàng)新的方向,那就是真正的智能體手機。

在真正的智能體手機中,AI不僅僅是手機的一項功能,而是一套新的操作系統(tǒng),打通了整部手機的數據和操作。

試想下,你打開手機,問智能助手,幫我定1張去北京的動車票,選靠窗的,最好12點之前能到。AI助手幫你選好票,推給你確認付款

問智能助手,幫我看下證券之星更新了沒有,更新以后幫我給它點個贊,智能助手幫你打開微信訂閱號,讀取以后點了個贊。

04結語:AI手機——重構人機關系的臨界點

AI手機的崛起,標志著智能手機產業(yè)正跨越從“工具理性”到“價值創(chuàng)造”的臨界點。這場由大模型驅動的范式革命,不僅解構了硬件堆砌的競爭邏輯,更重構了人機交互的本質——當手機從執(zhí)行指令的機器進化為理解意圖的智能體,其價值錨點已從“參數表上的數字”轉向“服務場景的深度”。

但技術狂飆背后更需冷思考:當手機逐漸掌握用戶的行為密碼,數據隱私與算法倫理如何平衡?當AI助手深度介入決策,人類的主體性會否被技術馴化?因此這場革命的終極命題在于當技術創(chuàng)新唯有回歸人性需求,才能真正跨越周期。

站在人機共生的十字路口,AI手機或許正在書寫一個更本質的答案:技術的最高境界,是讓工具隱入生活,讓智能歸于無形。

       原文標題 : AI+手機:產業(yè)的范式革命與生態(tài)重構(附概念股)

聲明: 本文由入駐維科號的作者撰寫,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場。如有侵權或其他問題,請聯系舉報。

發(fā)表評論

0條評論,0人參與

請輸入評論內容...

請輸入評論/評論長度6~500個字

您提交的評論過于頻繁,請輸入驗證碼繼續(xù)

暫無評論

暫無評論

    掃碼關注公眾號
    OFweek人工智能網
    獲取更多精彩內容
    文章糾錯
    x
    *文字標題:
    *糾錯內容:
    聯系郵箱:
    *驗 證 碼:

    粵公網安備 4403050200275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