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敗局!突然宣布:退出中國市場!日本汽車巨頭“黯然離場”
日本汽車巨頭突然宣布:退出中國市場。
近日,廣汽集團發(fā)布公告稱, 董事會審議通過了《關于廣汽三菱重組的關聯交易公告》,擬對廣汽三菱、廣汽三菱汽車銷售公司實施股權調整等重組事項。
廣汽集團將以1元對價受讓三菱自動車工業(yè)株式會社、三菱商事株式會社持有的廣汽三菱30%、20%股權,廣汽三菱將成為廣汽集團全資子公司。
另外,據日本讀賣新聞報道,在10月下旬召開的董事會會議上,三菱汽車正式決定退出中國的整車生產。三菱汽車公司官網也發(fā)布了關于中國業(yè)務結構變動通知,決定出售合資公司——廣汽三菱的股份并解散合資公司。
對于退出后的相關事宜,廣汽三菱做出了以下安排:
一是為即將失業(yè)的員工提供豐厚補償金,并確定廣汽埃安接手后能提供崗位安排;
二是對已購車主,官網稱將一如既往提供車輛的維修保養(yǎng)、零件供應、品質保修等售后服務支持;
三是現有庫存車,將以4折出售,直至庫存耗盡。
據了解,廣汽三菱長沙工廠有近3000名員工,除了轉簽進入廣汽埃安的1000余名員工外,還有接近2000名員工面臨失業(yè)、再就業(yè)等難題。
其實,廣汽三菱退出中國市場,早已有跡可循:
今年4月,廣汽三菱旗下多個官方賬號停更;
今年5月,三菱汽車社長加藤隆雄在日本媒體會上證實停產傳聞,并表示,在華面臨困難,按計劃將于6月重啟生產。
三菱“敗走”中國市場的背后是,廣汽三菱的汽車銷量過于慘淡。據乘聯會數據顯示,今年1-5月份,廣汽三菱產銷量分別為3367輛、8934輛,分別同比暴跌75%、25.1%。其中,5月份銷量產銷更是均為零。
三菱為何“敗走”中國?
據悉,廣汽三菱由廣汽集團、三菱工業(yè)會社、三菱商事會社按照 5:3:2的出資比例設立,成立于2012年5月。
據廣汽集團的財報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年底,廣汽三菱的總資產為61.22億元、總負債為49.59億元,2022年度營業(yè)收入為41.3億元、利潤虧損13.49 億元。
其實,得益于SUV的時代紅利,廣汽三菱曾經歷過短暫的“高光時刻”。
2017-2019年,廣汽三菱銷量分別為11.73萬輛、14.4萬輛、13.3萬輛,即使是2018年中國車市整體下滑的局面下,廣汽三菱仍憑借歐藍德,逆勢增長22%。
但這也埋下了隱患:廣汽三菱對歐藍德單一車型的依賴愈發(fā)嚴重。其中,2018年歐藍德銷量占當年廣汽三菱總銷量的72.9%。
其實,廣汽三菱也早已意識到了這一問題,試圖努力打破困局,并陸續(xù)推出了奕歌、祺智EV、2020款帕杰羅、新勁炫等多款新車型,然而都沒有被市場接受,銷量慘淡。
以今年5月份為例,歐藍德銷量仍占廣汽三菱總銷量的90.7%,遠低于其他合資車單款車型30%以下的占比。
不僅如此,廣汽三菱在品牌知名度、產品競爭力上、產品細分市場均存在諸多短板。
2022年6月至今年5月,歐藍德的銷量遭遇斷崖式下滑,其在中國SUV市場的排名更是跌至百名以外,市場份額已不足1%。
官方數據顯示,2020-2022年,廣汽三菱銷量分別為7.5萬輛、6.6萬輛、3.8萬輛,同比分別下滑43.62%、11.99%、49.13%。
合資車“大敗局”
廣汽三菱敗走中國市場,或許是合資車的一個縮影,近年來,鈴木、歐寶、雷諾等外資品牌紛紛宣布,退出中國市場。
2020年,經營不善的東風雷諾終止運營,雷諾集團將其持有東風雷諾50%股權轉讓給東風汽車集團。
2022年,廣汽集團官宣廣汽菲克破產申請。而在此之前,廣汽菲克也如廣汽三菱一樣工廠停工,靠廣汽集團提供的貸款勉強維系。
另外,東風悅達起亞被其股東之一東風集團變賣所有股份;北京現代除將位于北京順義的工廠賣給理想后,今年又將重慶工廠掛牌銷售。
合資車企大撤退的背后是,合資品牌銷量受到了巨大沖擊。
據乘聯會、合資車企官網的數據顯示,2023年上半年,僅有一汽豐田、北京現代銷量仍保持正向增長,其他11家合資品牌銷量均呈現不同程度下滑。其中,長安馬自達、東風日產銷量跌幅尤為慘烈。
另外,據中國汽車流通協會發(fā)布的一份汽車經銷商上半年經營狀況調查報告顯示,合資品牌是2023年上半年虧損最為嚴重的品牌。
意味著,中國汽車江湖徹底變天了,在新能源汽車時代,合資車正在加速掉隊,自主品牌正在崛起。
眾所周知,在燃油車時代,合資車企的優(yōu)勢是發(fā)動機、油耗低、動力強。但新能源汽車時代,比拼的是電機、智能化、互聯網運營。
盡管,近年來,合資車紛紛尋求新能源轉型,但都是“雷聲大、雨點小”。以上東風日產為例,目前旗下僅有一款電動車型Ariya。
據乘聯會數據顯示,今年1月、2月,Ariya銷量分別僅有67臺、64臺。今年3月,憑借價格戰(zhàn)補貼6萬,銷量也僅有329臺,對比其他新能源品牌,可謂是慘淡。
其實,東風日產并非個案,今年上半年,15家合資車純電車銷量排名最高的華晨寶馬,銷量為3.4萬輛,但與理想上半年13.9萬的銷量相比,差距巨大。其他多數合資車企,半年銷量更是不到1萬輛。
全國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直言,當前合資品牌沒有什么“東西”能拿出來,而且部分合資品牌的理念比較固執(zhí),它們對插電混動并不太看好,原有的產品序列現在已經不怎么發(fā)展了。
崔東樹進一步表示,自主品牌已經抓住了機遇,插電混動已經搞起來了。意味著,自主品牌插電混動會進一步擠壓燃油車市場,而合資品牌純電又并不占優(yōu),所以合資品牌未來發(fā)展或更加艱難。
目前,在中國汽車銷售市場中,自主品牌正在占據主導地位。數據顯示,今年9月份銷量前十的車企中,有6家是自主車企。
原文標題 : 大敗局!突然宣布:退出中國市場!日本汽車巨頭“黯然離場”
請輸入評論內容...
請輸入評論/評論長度6~500個字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