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個月后,華為智駕摸到L3門檻?
拿掉BEV之后,華為靠更好用的實時掃圖功能,已經讓ADS 3.0無限接近于L3級智能駕駛。而華為的ADS 3.0距離上車最短應該也就半個月的時間了,首搭車型的享界S9預計會在8月上旬就上市,相比于車型硬件的產品實力來說,華為ADS 3.0這套智能駕駛功能,也額外的搶眼。
因為這套系統(tǒng)上車了之后,能和它比的,應該只有特斯拉的FSD智能駕駛系統(tǒng)了。
目前曝光出的內測信息,大概是這套系統(tǒng)搭載之后,是可以在上車后直接開啟智能駕駛功能,整體的功能框架是可以實現(xiàn)從車位到車位這種操作的。同時,優(yōu)化了規(guī)控以及行車連貫性,還有更好的智能泊車功能。
現(xiàn)階段,包括華為、理想,這些已經更新了智能駕駛系統(tǒng)之后的品牌,還是出于“全國都能開”的節(jié)點,也就是甩開了高精地圖開始做無圖的智駕方案。但,背后的網絡還是多網合一的復雜關系。而華為ADS 3.0(應該是已經實現(xiàn)了)以及理想AD MAX后期的發(fā)展路線,都是做一網解決所有功能。
優(yōu)化了BEV,哪里更好了?
華為對ADS 3.0系統(tǒng)的預熱,已經有一段時間了,基本是和首搭的享界S9同步。放在旗艦車型上,又做了版本上的大迭代,雖然目前還沒發(fā)布這套智駕系統(tǒng)具體的更新點,但,我們也可以通過華為公布的迭代路徑,大概看出來ADS 3.0的更新在哪。
ADS 1.0到2.0,除了保留BEV之外,加了一個GOD網絡,主要做異性障礙物感知的;ADS 2.0到3.0的版本迭代之后,華為ADS系統(tǒng)中去掉了BEV,變成了一個叫GOD的大網,所負責的模塊,是目標障礙物、道路結構以及場景理解。這就和特斯拉FSD的底層邏輯,非常相似了,都是一個大網來做感知、規(guī)控以及決策等功能。
去掉BEV的價值,是什么?
在有BEV網絡的時候,是因為我們需要一個BEV視角來進行對現(xiàn)實世界的規(guī)劃,理解現(xiàn)實現(xiàn)實世界的時空關系,也是因為那時候沒辦法完好地理解多傳感器下的時空關系構建。所以,就必須在BEV系統(tǒng)下進行理解。就是在一次掃描后,要確定跟蹤多個目標的運動軌跡,然后傳感器不斷刷新,系統(tǒng)再不斷理解。
這種傳統(tǒng)方法,是需要將整個場景對齊(復雜路口這種就是對算力的考驗了)到每個運動體的坐標系,然后還要對每個運動物體單獨去做軌跡預測,所以計算成本更高了,這就是我們現(xiàn)在接觸到的動態(tài)BEV系統(tǒng)。所以有的車有的智駕,在路口要求人類駕駛員接管,或者直接降級智能駕駛,就是路況太復雜BEV算不過來了。
而去掉BEV,只有GOD大網之后。單次前向傳播,就可以同時生成所有運動體的軌跡,并且最后只會關注運動軌跡終點附近的區(qū)域;簡單說,就是動態(tài)BEV(概念)不用始終保持注意力放在運動的物體上,而是注意它的軌跡終點附近。
在去掉BEV的前提下,通過GOD大網讓ADS 3.0增強了對復雜環(huán)境及場景的全面理解和處理能力,尤其在紅綠燈識別及車流信息處理等工況下。
然后,提高識別度也是一個改變。當然這是站在同樣水平的感知硬件基礎下的,拿192線激光雷達、攝像頭以及4D毫米波雷達(精度提高到5cm)這套感知硬件來做的話。GOD大網可以直接拿傳感器原始數(shù)據構建模型,少了一道數(shù)據轉換和融合的過程,也就是減少了感知信息的誤差。
所以,ADS 3.0在對于小目標、遠距離,檢測能力在GOD大網后,實時掃圖的效率提升了,隨后帶動的是感知精度的提升。具體提升多少還得等實車出來做測試,但,理論上來說BEV網絡其實限制了目前激光雷達和4D毫米波雷達的性能發(fā)揮。小目標、細節(jié)上的感知提升的話,其實泊車端的改變是最明顯的。
泊車,解鎖了更多場景
從目前關于華為ADS 3.0在享界S9上的內測版本使用信息來看,它的行車狀態(tài)和規(guī)控層面,做到了更類人的體驗;行車連貫性,有提升,不是特別復雜的路況下,可以上車就開智能駕駛,直接到下車都不用接管(存疑)。
以上兩個層面的改變是正常該有的水平。
為什么會這么說?因為GOD大網就是端到端的能力,投喂、學習、訓練高頻次的重復這個循環(huán)后,是可以具備類人的駕駛邏輯和體驗的。同時,由于減少了BEV網絡之后,所有功能都在GOD大網中來做,更連貫的駕駛是必須的,否則就失去了大網的意義。
再講講從起步車位到停車車位這種智能駕駛功能,怎么實現(xiàn)的。其實難點就是在從車位出去的這一個點,執(zhí)行邏輯應該是需要通過感知設備對車位附近信息的掃描與收集(因為沒有高精地圖可參考),找到車場出口,其實依靠的還是實時掃圖這個核心功能。
功能邏輯上是通用的,用實時掃圖,ADS 3.0可以持續(xù)優(yōu)化駕駛路徑(無論在哪,車庫、城區(qū)、高速都一樣),避開擁堵或危險路線,選擇更為高效的通行路線。也就是在最難理解的地庫車位,也能根據“指示牌、地面標識”等信息,收集到與出口相關的信息并且規(guī)劃好路徑;之后在路面上就是城區(qū)NOA功能,高速上就用高速NOA功能。
起步就開智駕,這個難點,用我們消費者的角度來看,就是靠實時掃圖這個功能來打通的(其實背后還有理解能力更好的算法做支撐),而后這個功能會在A點到B點這整個過程中貫穿始終來為接近L3級的智能駕駛功能做支持。
剩下的一些技術提升,體現(xiàn)在了更好的泊車功能上。
說白了,其實就是拼感知細節(jié)和理解能力。ADS 3.0內測的享界S9上,自動泊車功能可以判斷車位上有地鎖,在解鎖地鎖后,不用再上車,車輛識別后會自動停好。
這里的工作邏輯拆解:
1.硬件感知到車位,算法把車領到車位并且開始泊車操作;
2.在地鎖前面剎停,司機下車解除地鎖;
3.感知設備(模型中),沒有障礙物(地鎖);
4.泊車功能繼續(xù)正常使用,順利泊車。
在這個工況下,主要還是GOD大網在對感知環(huán)境理解層面的提升,讓它對異性障礙物出現(xiàn)后也不用停止功能,而是等待障礙物(這里應該有個標注,不中斷操作那種)解除后,繼續(xù)執(zhí)行。
還有一個工況,是停車時遇到車位在馬路牙上方,ADS 2.0的時候車輛是開不上去的,但,ADS 3.0可以判斷高度,且在不托底的情況下自動開上去停好。這個工況沒什么難度,應該是4D毫米波雷達來實現(xiàn)的這個功能。
目前來看華為的ADS 3.0系統(tǒng),如果能做到落地即可實現(xiàn)上車就開智駕,從A到B不接管,那么它的水平,就基本處于一個無限L3級的智能駕駛系統(tǒng)。主要是它用GOD大網,把所有功能的連貫性打通了。應該至少在今年內,華為ADS 3.0之后,沒有人愿意去和這套系統(tǒng)做對比了,因為從系統(tǒng)邏輯、功能體驗上,已經有代差了。
作者丨路咖汽車
原文標題 : 半個月后,華為智駕摸到L3門檻?
請輸入評論內容...
請輸入評論/評論長度6~500個字
圖片新聞
最新活動更多
推薦專題
-
9 賽力斯駛入港交所
-
10 瘋狂智駕,踩下“剎車”
- 1 2025上海車展看什么?看這一篇就夠了!
- 2 關稅大戰(zhàn),汽車芯片會漲價嗎
- 3 工信部召開智能網聯(lián)汽車產品準入及軟件在線升級管理工作推進會提的內容,將如何影響智駕行業(yè)發(fā)展?
- 4 地平線智駕方案軟硬結合,大眾、保時捷的合作紛至沓來
- 5 高呼的“全民智駕”真的做到“全民”了嗎?
- 6 一季度汽車產量省份排名大洗牌!誰在異軍突起?
- 7 奇瑞的混動技術:厚積薄發(fā),從發(fā)動機到混動系統(tǒng)
- 8 中國汽車發(fā)展頂層設計思路 - 萬鋼主席2025百人會核心內容總結
- 9 東風+華為,還是華為借東風?華為ADS3.0技術詳解
- 10 工信部對浮躁的智駕說“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