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被特斯拉演了?繼續(xù)“畫餅式”發(fā)布Robotaxi,產業(yè)鏈靜觀其變
9月底的暴漲后,A股資產正經歷回調,科技板塊變現參差。不過,無人駕駛領域的預期依然很強。
10月10日科技股全線調整之際,無人駕駛板塊盤中的巨幅震蕩拉升就是典型的預熱動作。東箭科技、天龍股份等多只智能駕駛個股漲停。核心驅動因素,則是特斯拉Robotaxi要來了。
結果,產業(yè)鏈集體被馬斯克“演了”。
北京時間10月11日10點,特斯拉舉辦了主題為“WE,ROBOT”的發(fā)布會。馬斯克此前高呼這場發(fā)布會要“載入史冊”。
是否真能“劃時代”尚不好說,但發(fā)布會確實有吐槽點。無故推遲時間,產品看似科幻但沒有解決根本問題,以及量產上繼續(xù)“畫餅”——在外界看來,還得謹防馬斯克放衛(wèi)星啊。
幾經波折的現身,依然是個“餅”
巨頭都喜歡“難產”,恰如蘋果的AI手機,特斯拉Robotaxi的發(fā)布也是幾經波瀾。
一開始發(fā)布會定在今年8月8日舉行,后來官方表示由于“對車頭設計產生重大變化”,推遲到了10月。
市場早就習慣了馬斯克的不靠譜,因此,即使臨近10月產品發(fā)布會前夕,市場其實也是對其Robotaxi能否產品化持保留態(tài)度。
而發(fā)布會當日,現場再次傳來突發(fā)醫(yī)療緊急情況導致會議延遲的消息之時,輿論質疑瞬間達到了高點。好在最后,馬斯克駕乘雙門車輛抵達特斯拉發(fā)布會活動現場,成功展示了一把新車的漂亮外觀。
正如馬斯克的“劇透”,這款名為Cybercab的Robotaxi,采用鷗翼門設計,沒有方向盤和踏板。
但最重要的還是商業(yè)化,馬斯克在現場重點強調了此前一直制約無人自動駕駛大規(guī)模商業(yè)化的成本問題。他認為,自動駕駛的成本會非常低。
個性化的公共交通運輸平均成本可以大幅降低,隨著業(yè)務進一步鋪開,Cybercab成本會降低到0.2美元每英里左右,現在的交通成本大概在1美元,即約7.1元人民幣每英里左右。
這意味著,其特斯拉可以開辟新的商業(yè)模式,以類似于共享出行平臺的方式高效管理車隊,從而實現盈利經營。
馬斯克預計將于2026年開始生產Cybercab,到2027年,特斯拉會以非常高的產量生產這輛車。此次之外,當日馬斯克還推出了可承載20人的無人駕駛貨運車Robovan,以及無人駕駛Model Y。
對此,投資者的看法也同步反映在盤面之上。盤中A股無人駕駛概念異動拉升,截至中午收盤,個股浙江世寶漲停,星源卓鎂、潤和軟件漲超16%,誠邁科技、軟通動力、光庭信息跟漲。
無人駕駛,近一點再近一點
其實從整個無人駕駛產業(yè)的終端布局來看,海內外市場中,早已有多家企業(yè)領先于特斯拉Robotaxi,開始了實質化的商業(yè)進展。
以全球自動駕駛商業(yè)化進展最快的中美兩國為例,據IDTechEX數據,截至2023年底,Robotaxi已在美國15座城市進行測試,并已在其中4座城市實現商業(yè)化部署。
其中,以谷歌自動駕駛項目為前身的Waymo堪稱自動駕駛領域的“教父”,商業(yè)化進展最為領先,目前已在鳳凰城、舊金山、洛杉磯實現無安全員運營。就在不日前,Waymo進一步宣布其在美國德州奧斯汀的無人駕駛出租服務即將向公眾開放。
此外,Cruise也在美國的多個城市開展了較大規(guī)模的測試、試點項目。
至于國內市場,在積極的政策扶持以及產業(yè)設施配套的驅動下,天眼查數據顯示,雖然無人駕駛已經不是新創(chuàng)業(yè)公司的熱點,但2024年上半年,國內新增注冊的智能駕駛相關企業(yè)數量依然達到250余家。
截至目前,我國現存6472家智能駕駛相關企業(yè)。國內智能駕駛行業(yè)加速擴容的趨勢顯而易見。
除滴滴、小馬智行等平臺型出行企業(yè)外,包括互聯(lián)網科技大廠百度,自動駕駛科技企業(yè)文遠知行、AutoX,傳統(tǒng)車企上汽和廣汽,以及造車新勢力小鵬等多方勢力,都在加速把自己的自動駕駛產品落地,從而強化自己的差異化體驗和競爭力。
Robotaxi領域布局最深、最早的企業(yè)之一是百度,今年7月后,百度自動駕駛行服務平臺“蘿卜快跑”(Apollo Go)大規(guī)模在北京、上海、重慶、濟南、武漢等20個城市的試運營,進一步試探了無人駕駛出租車正盈利商業(yè)化的可行性。
財報顯示,2024第二季度,“蘿卜快跑”供應的自動駕駛訂單約89.9萬單,同比增長了26%;截至7月,蘿卜快跑平臺總服務量已超過700萬單。當時,這個消息也帶動了板塊一段時間的熱情。
而從總體來看,政策支持早已開啟,國內首個頒給自動駕駛企業(yè)的網約車運營許可,三年前就已花落文遠知行。車隊建設如火如荼,AutoX安途的RoboTaxi車隊規(guī)模已超過1000臺,小馬智行已累積無人化自動駕駛測試里程截至今年8月底,超過了350萬公里。
類似的案例在行業(yè)不勝枚舉,Robotaxi總是每隔一段時間,就創(chuàng)造一波話題,正如這次特斯拉的發(fā)布會一樣。
當然,這個領域還沒有出現真正的“爆款”,畢竟當前的運營始終要考慮實際情況。特斯拉的Robotaxi因此更具話題度,這就是“大廠效應”。
特斯拉是在全世界都玩得轉的純電動汽車巨頭,它對Robotaxi的推動有全球化價值。據馬斯克預計,到今年年底,特斯拉有望在中國、歐洲以及其他國家獲得對其FSD監(jiān)督版的批準。
因此,特斯拉無人駕駛Robotaxi的正式推出,大概率會進一步催化該產業(yè)全球共識的融合。
或許正如小鵬汽車CEO何小鵬預測,2025年將是完全自動駕駛的“ChatGPT時刻”。
你“畫餅”來我出海
雖說特斯拉的無人駕駛Robotaxi,以獨特的無高精地圖+純視覺方案(FSD),以及全球化品牌優(yōu)勢,尚未正式推出就吸引了很多關注。但要說市場就因此把未來格局看到盡頭,顯然是不可能的。
按照馬斯克所言,特斯拉的Robotaxi大概率要到2027年才規(guī)模量產。除了不同地區(qū)的審批因素,特斯拉自身是不是準備好了應對各種可能發(fā)生的情況,也還要打個問號。
畢竟,特斯拉習慣性的“擠牙膏式”節(jié)奏,本身就讓很多專業(yè)分析師或者投資人視之為“嘴炮”專業(yè)戶。雖然話題度是夠了,但難免次次吊起胃口后,結果不夠“勁爆”,削弱外界對特斯拉的預期。連帶著,板塊和產業(yè)鏈也會受影響。
這大概就是為何今天特斯拉的Robotaxi發(fā)布后,國內無人駕駛板塊未能持續(xù)上量,反而略有下挫的主要原因。長期是確定的趨勢,短期要帶動產業(yè)鏈價值上升,有點難。
而且,特斯拉的Robotaxi要2026年才生產上線,但國內成熟的玩家卻是在加速布局,甚至包括海外。
恰逢特斯拉發(fā)布會前夕,傳聞Apollo Go已開始與外國汽車制造商、網約車平臺和其他科技公司討論通過當地合作伙伴將Apollo Go部署到境外,其中,新加坡和中東等市場呼聲較大。
尤其據《科創(chuàng)板日報》報道,蘿卜快跑在中國香港地區(qū)的布局據悉已在推進,有望成為首個內地市場以外的業(yè)務落地。
此外,文遠知行和優(yōu)步(Uber)在今年9月底宣布建立戰(zhàn)略合作伙伴關系,將于今年年底在阿聯(lián)酋首都阿布扎比首先落地文遠知行的自動駕駛車輛。小馬智行則在今年7月與新加坡出租車運營商康福德高簽署了一份諒解備忘錄,之前還布局了韓國、盧森堡、沙特、阿聯(lián)酋等國家和地區(qū)。
因此,也許單個品牌、一些車型已經具備了一定的無人駕駛能力,但在Robotaxi領域,它的運營模式決定了一開放就會有比較大的規(guī)模、比較密的網絡,以及比較嚴格的責任劃分機制。不管是在本地還是出海,話題雖不缺乏,實際成績卻身不由己。
來源:松果財經
原文標題 : 又被特斯拉演了?繼續(xù)“畫餅式”發(fā)布Robotaxi,產業(yè)鏈靜觀其變
請輸入評論內容...
請輸入評論/評論長度6~500個字
圖片新聞
最新活動更多
推薦專題
-
9 賽力斯駛入港交所
-
10 瘋狂智駕,踩下“剎車”
- 1 2025上海車展看什么?看這一篇就夠了!
- 2 關稅大戰(zhàn),汽車芯片會漲價嗎
- 3 工信部召開智能網聯(lián)汽車產品準入及軟件在線升級管理工作推進會提的內容,將如何影響智駕行業(yè)發(fā)展?
- 4 地平線智駕方案軟硬結合,大眾、保時捷的合作紛至沓來
- 5 高呼的“全民智駕”真的做到“全民”了嗎?
- 6 一季度汽車產量省份排名大洗牌!誰在異軍突起?
- 7 奇瑞的混動技術:厚積薄發(fā),從發(fā)動機到混動系統(tǒng)
- 8 中國汽車發(fā)展頂層設計思路 - 萬鋼主席2025百人會核心內容總結
- 9 東風+華為,還是華為借東風?華為ADS3.0技術詳解
- 10 工信部對浮躁的智駕說“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