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權投訴
訂閱
糾錯
加入自媒體

CES上的汽車科技:車企集體押注AI,終將成為AI公司?

2025-01-13 08:58
雷科技
關注

AI是車圈的全村希望?

CES初版(豎版) (10).jpg

2025年1月7日-10日,一年一度的科技盛宴CES 2025在美國拉斯維加斯舉行。作為世界三大科技展會之一,每年都有不少創(chuàng)意科技產(chǎn)品在CES上展出。今年,雷科技與旗下電車通派出更強大的報道團,跨越11000公里近距離觀察了這場展會,為各位來帶最新的科技資訊和行業(yè)動向。

WechatIMG132034.jpg

(圖源:雷科技現(xiàn)場攝制)

在CES落幕之際,我們也發(fā)現(xiàn)了汽車圈的幾個新趨勢,比如AI芯片公司加碼汽車業(yè)務、豐田、本田等傳統(tǒng)車企抱團自救等等。但如果把這幾個趨勢結合起來的話,可以總結成:車企間的較量,正從傳統(tǒng)的電動化、智能化之爭轉向了一個全新的賽道:AI。 

在互聯(lián)網(wǎng)領域,“所有產(chǎn)品都值得用 AI 重做一遍”的理念已被廣泛提及,目前來看,AI也在將汽車產(chǎn)品“重做一遍”。

 “雙英”領銜,AI芯片巨頭爭相上車 

在CES 2025上,英偉達CEO黃仁勛宣布:豐田汽車將在英偉達DRIVE AGX Orin平臺上打造下一代自動駕駛汽車,運行英偉達DriveOS操作系統(tǒng)。借助英偉達的計算能力和AI技術,打造更安全、更智能的下一代自動駕駛汽車。 

此外,在發(fā)布會上英偉達還發(fā)布了全新一代汽車處理器智駕芯片“Thor”,并且會將Drive OS和Drive Thor集成到自動駕駛系統(tǒng)Aurora Drive中,計劃在2027年量產(chǎn)SAE 4級自動駕駛系統(tǒng)。 

_DSC1829.jpg

圖片來源:雷科技

除豐田外,自動駕駛技術公司Aurora、大陸集團也和英偉達宣布建立長期戰(zhàn)略合作伙伴關系,大規(guī)模部署由英偉達DRIVE提供的無人駕駛卡車。在現(xiàn)場還展示了其他采用英偉達DRIVE AGX作為下一代高級駕駛輔助系統(tǒng)和自動駕駛汽車路線圖的企業(yè),包括比亞迪、理想汽車、蔚來、小米、極氪等都在其中。 

與英偉達相比,英特爾對于汽車業(yè)務的布局顯得沒那么激進,但也是“雖遲但到”。在今年的CES 2025上,英特爾推出了一套整車化的技術平臺,其中包括自適應控制單元ACU U310、B系列車載獨立顯卡,并基于此推出了人工智能技術與AI大模型軟件、電源管理以及區(qū)域化控制器解決方案。 

英特爾公司副總裁Jack Weast指出:汽車行業(yè)正經(jīng)歷重大變革,軟件定義架構的轉型為行業(yè)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與挑戰(zhàn)。英特爾憑借在數(shù)據(jù)中心、服務器和網(wǎng)絡芯片領域的深厚積累,對軟件定義架構有著深刻的理解與豐富的實踐經(jīng)驗。如今將這些寶貴經(jīng)驗與先進技術帶入汽車領域。 

圖源:英特爾

除了芯片公司外,據(jù)電車通不完全統(tǒng)計,本屆CES展的參展車企中,超半數(shù)首發(fā)或展出了旗下AI智能座艙相關科技。 

舉個例子,寶馬在2025 CES展上全球首發(fā)新世代超感智能座艙——BMW首創(chuàng)全景iDrive和BMW新世代操作系統(tǒng)X。據(jù)寶馬集團大中華區(qū)總裁兼首席執(zhí)行官高翔透露:“BMW新世代的智能個人助理搭載與中國頭部合作伙伴共同開發(fā)的AI大語言模型,將擁有更強大的交互功能。” 

極氪亦將“智能座艙”視為此次參展的重點內(nèi)容之一,其宣布與高通攜手合作,共同研發(fā)面向未來的智能座艙。極氪旗下車型目前已搭載由高通8295智能座艙計算平臺驅動的Kr AI大模型系統(tǒng),并支持OTA迭代升級。

 車企都在成為AI公司? 

在AI浪潮下,車企無一不將人工智能視為戰(zhàn)略版圖的核心一環(huán)。比如“蔚小理”的做法與想法就出奇的一致,一致到讓人懷疑他們?nèi)遣皇鞘孪壬塘亢玫摹?nbsp;

2023年1月,理想汽車發(fā)布全員信,明確表示企業(yè)愿景是:將在2030年成為全球領先的人工智能企業(yè)。 

這里標個重點,是人工智能“企業(yè)”,而不是人工智能“車企”,一字之差,區(qū)別巨大。

 隨后,在2024年末為期3天的理想AI Talk中,理想汽車正式發(fā)布了AI大模型產(chǎn)品”理想同學”,并再次宣告了理想汽車將成為人工智能企業(yè)的愿景。

 

 圖源:理想同學APP截圖

 

李想對于理想汽車成為人工智能企業(yè)的目標很堅定:公司的LOGO一直沒有把“汽車”二字寫上去,甚至目前運營公司還叫“北京車和家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為的就是給這一品牌更多未來的想象空間。 

目前,理想汽車圍繞人工智能已經(jīng)成立了人工智能技術委員會,這個委員會的核心成員,就是各條業(yè)務線的負責人,他們將圍繞人工智能,重新思考自身業(yè)務的運營邏輯和方式,包括智能駕駛、智能空間、智能工業(yè)、智能商業(yè)。

 可以看出,“造車”并不是李想的最終目標,“造車”只是李想成為AI科技公司的入場券。 

在AI這件事上,小鵬與李想也想到一塊去了,甚至小鵬汽車的步子邁得更大。 

2024年的小鵬汽車科技日活動上,何小鵬宣布了接下來在五個領域的布局,包括AI汽車、AI計算芯片、AI OS系統(tǒng),AI機器人和出行領域的新方式。

圖源:小鵬汽車 

“多條腿走路”的局面,讓小鵬看起來更像是一家科技公司,而造車則變得像“補貼家用”的副業(yè)。

小鵬敢于“多線并行”的底氣,或許來自于自主研發(fā)的圖靈AI芯片,這是全球首顆可以同時應用于AI汽車、AI機器人、飛行汽車的芯片,這意味著小鵬能夠以相對統(tǒng)一的成本,完成各AI領域的底層技術建設。 

截止2024年,小鵬汽車已經(jīng)構建了端到端的大模型體系,包括神經(jīng)網(wǎng)絡XNet、規(guī)控大模型XPlanner和大語言模型XBrain,這些模型將全面應用于小鵬汽車的智能駕駛系統(tǒng)中。同時,小鵬汽車還計劃在未來三年內(nèi)利用大模型逐步實現(xiàn)城區(qū)+高速的自動駕駛,并在1000公里內(nèi)僅需人工接管一次的目標下,不斷提升自動駕駛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目前,小鵬汽車已經(jīng)明確了未來十年的方向:成為全球化的AI汽車公司。 

而蔚來也是在2024年明確了AI的大方向。在2024蔚來創(chuàng)新科技日上,車的影子不多,AI 成了核心的主角,李斌向眾人展示了一棵“AI大樹”:5nm智駕芯片蔚來神璣NX9031、整車全域操作系統(tǒng)SkyOS·天樞、智能駕駛世界模型NWM、全新Banyan 3智能系統(tǒng)。

 同時李斌還表示:成功的智能電動車企,必須首先是一家成功的 AI 公司。

 

圖源:蔚來汽車

不只是“蔚小理”等新勢力察覺到了行業(yè)變化,比亞迪近期也成立了先進技術研發(fā)中心,包括 AI 實驗室、AI 超算開發(fā)部、大數(shù)據(jù)平臺部等,目的是加碼AI和大模型的投入,為智能駕駛、智能座艙、雙模(Dual Mode,DM 技術)等比亞迪集團核心業(yè)務提供算力、技術支持。 

短期來看,車企將 AI 作為提升汽車智駕、座艙等體驗的基礎能力;長期來看,汽車只是 AI 的載體之一,車企的終局是AI公司,賣車只是順便的事。頭部車企紛紛布局,這也意味著,未來誰掏不出 AI技術,基本就代表落后于同行。

 沖擊萬億市值,僅靠賣車是不夠的 

基于上述內(nèi)容,小通大膽推測,2025年,車企們的造車邏輯將發(fā)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車企們開始意識到,只有踏上 AI 浪潮、搖著自動駕駛大旗,才有機會跟上特斯拉的步伐。傳統(tǒng)的競爭優(yōu)勢已不再足以支撐汽車企業(yè)的未來發(fā)展。 

2023 年,當特斯拉銷量首次被比亞迪超越后,馬斯克表示“特斯拉與比亞迪不是一類公司”,比亞迪是純粹的汽車制造企業(yè),而特斯拉是一家人工智能企業(yè)。 

這其實就是特斯拉萬億美元市值背后的秘密。 

一家車企,僅靠賣車很難做到像特斯拉如此大體量,即便是全球汽車銷量第一的豐田,或全球新能源銷量第一的比亞迪,其市值都比不上“手下敗將”特斯拉。 

截止1月8日,特斯拉總市值為1.27萬億美元,相比之下,豐田的總市值為2531.99美元,特斯拉是豐田的5倍,盡管豐田是全球汽車銷冠。 

在市場估值的邏輯里,特斯拉一直包含著兩部分:一部分是一家年銷量 180 萬的汽車企業(yè);另一部分,是一家人工智能企業(yè)。 

前者為特斯拉提供切實的收入,后者雖然短期內(nèi)無法提供太多的收入,卻支撐著特斯拉無限的想象力和市值。

簡單來說,豐田雖然賣得多,但市場對于豐田的期待就僅限于汽車行業(yè),沒有其他想象力。汽車賣得再多,也趕不上特斯拉的市值。 

我們再來看看全球車企市值排行,截止12月31日,特斯拉第一、豐田第二,你猜第三是誰? 

答案公布:第三是小米,總市值是1120.06億美元。僅次于特斯拉與豐田,高于第四名的比亞迪。 

當然,小米第三難免給人一種“作弊”的嫌疑,因為小米不僅是一家汽車公司,同時還是科技公司、互聯(lián)網(wǎng)公司,但這也恰恰證明了純靠賣車很難往上爬,而未來類似小米這樣“披著車企皮的科技公司”還會越來越多,“古典車企”將會被慢慢往下擠。 

豐田也不是沒意識到這個問題。早在2020年,豐田汽車提出“Woven City(編織之城)”的概念,即構建一個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城市,將人工智能、先進機器人、自動駕駛汽車和智能家居在現(xiàn)實世界中展示。 

同時,豐田還計劃向日本太空初創(chuàng)公司Interstellar Technologies Inc投資70億日元(約合人民幣3.2億元),進一步顯示了其向太空產(chǎn)業(yè)擴展的戰(zhàn)略決心。 

只是在一系列的嘗試之后收效甚微,遠遠不足以扭轉消費者乃至資本市場對豐田的“刻板印象”。 

車企業(yè)務不斷擴展的背后,是向未來出行科技公司轉型的決心。未來,造車將只是這些科技公司的總多業(yè)務之一,而那些僅依賴賣車的“古典車企”,即便銷量再高,也會被慢慢擠出other行列。 

這也是為什么蔚小理等新勢力,乃至比亞迪們都拼命想All in AI的原因,AI未必能提振銷量,但AI能提振消費者的想象力,而一家“車企”只要還能給市場提供想象力,就代表著希望尚存,未來尚可一戰(zhàn)。

來源:雷科技

       原文標題 : CES上的汽車科技:車企集體押注AI,終將成為AI公司?

聲明: 本文由入駐維科號的作者撰寫,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場。如有侵權或其他問題,請聯(lián)系舉報。

發(fā)表評論

0條評論,0人參與

請輸入評論內(nèi)容...

請輸入評論/評論長度6~500個字

您提交的評論過于頻繁,請輸入驗證碼繼續(xù)

暫無評論

暫無評論

    智能汽車網(wǎng) 獵頭職位 更多
    文章糾錯
    x
    *文字標題:
    *糾錯內(nèi)容:
    聯(lián)系郵箱:
    *驗 證 碼:

    粵公網(wǎng)安備 4403050200275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