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
糾錯
加入自媒體

IPO“二進宮”,小i機器人前路何在?

2019-06-13 09:55
算力智庫
關注

以小i近期推出的“智能垃圾分類云”為例,其目標客戶為企事業(yè)單位。根據(jù)上海市最新垃圾分類政策,若企事業(yè)單位在7月1日后未能做到垃圾分類,可能將面臨高額罰款。

小i與上海市綠化和市容管理局合作,將垃圾分類知識與客服系統(tǒng)結合,讓企事業(yè)單位用戶更容易教育個人,提升合規(guī)度。

從官方報價可以看出,該系統(tǒng)的基礎收費項目包括云平臺、垃圾分類知識及運營服務,合計每月15000元。這一價格并不便宜,小i內部員工也表示:“這只是市場價,可以打折”。

“智能垃圾分類云”能夠滿足多少需求,又能為小i帶來多少業(yè)績,目前看來并不明晰,但卻清晰反映出小i對于業(yè)務線梳理的迫切心情。畢竟,客服場景浩如煙海,IPO業(yè)績壓力高懸頭頂,盡快找到更多業(yè)務場景,實現(xiàn)穩(wěn)定業(yè)績,才是王道。

智能客服:打法各異,“盈利”才是硬道理

小i相關員工向算力智庫透露,目前公司軟件機器人業(yè)務占比明顯大于硬件相關業(yè)務。從中也可以看出,在技術尚不成熟的當下,軟件客服這種輕量化的試水方式,對終端用戶和技術服務商都是更為務實的路徑。

智能客服在人工智能方面的核心技術包括語音識別和語義理解。其中語音識別的重點在于將聲音準確地轉換為文字,而語義理解則重在自然語言分析(NLP),也就是理解文字所代表的意義,并做出反饋。

不同的技術路徑與不同的場景選擇,決定了相關企業(yè)的業(yè)務定位。小i主打語音識別和語義理解在智能客服領域的應用,但由于客服的落地場景過多,仍可被視為“大而全”的打法。

相比之下,還有一些企業(yè)瞄準了更為細分的技術和場景。以同樣位于上海的樂言科技為例,其僅支持自然語言處理在電商場景中的應用。簡單來說就是在電商環(huán)境中,讓買家可以通過“打字聊天”與“店小二”(機器人)溝通。

相對而言,有限的場景可以縮短戰(zhàn)線,降低成本投入,也可以避開一部分技術瓶頸。樂言科技就認為,語音識別目前技術尚不成熟,其在現(xiàn)實環(huán)境中的低識別率更會影響到語義理解的處理效率。與其給自己制造障礙,不如避開難點和短板,集中力量以NLP解決電商客服場景中的問題。

現(xiàn)實是,在智能客服領域,無論初創(chuàng)團隊還是老牌玩家或獨角獸,“造血盈利”仍是普遍的“憂傷”和最重要的目標。因此,“大而全”和“小而精”各有打法,能盈利就是正確的模式。

<上一頁  1  2  
聲明: 本文由入駐維科號的作者撰寫,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場。如有侵權或其他問題,請聯(lián)系舉報。

發(fā)表評論

0條評論,0人參與

請輸入評論內容...

請輸入評論/評論長度6~500個字

您提交的評論過于頻繁,請輸入驗證碼繼續(xù)

暫無評論

暫無評論

    掃碼關注公眾號
    OFweek人工智能網
    獲取更多精彩內容
    文章糾錯
    x
    *文字標題:
    *糾錯內容:
    聯(lián)系郵箱:
    *驗 證 碼:

    粵公網安備 4403050200275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