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權投訴
訂閱
糾錯
加入自媒體

2018年汽車產業(yè)十大政策(上)

4.雙積分政策正式實施

2018年4月1日,《乘用車企業(yè)平均燃料消耗量與新能源汽車積分并行管理辦法》(以下簡稱“雙積分”政策)正式施行。

全行業(yè)以對新能源汽車的無限熱情,迎接這一政策的到來。采用各種方式紛紛上馬新能源汽車項目,成為當下國內主流車企響應“雙積分”政策的不二選擇,盡管直接生產新能源汽車并不是滿足政策要求的惟一途徑。

這樣的熱情,收效明顯。3 月12日,正式發(fā)布的《2016 年度中國乘用車企業(yè)平均燃料消耗量與新能源汽車積分情況公告》(以下簡稱《公告》)結果顯示,2016年度乘用車行業(yè)整體平均燃料消耗量超額完成年度目標,其中新能源汽車成為當之無愧的“最大功臣”,而傳統(tǒng)燃油車平均油耗的達標壓力卻在加大。那么,進入到實施和執(zhí)行環(huán)節(jié)的“雙積分”政策和“激流勇進”中的新能源汽車,將把全行業(yè)降低乘用車平均油耗引向何方?

此外,盡管按照“雙積分”政策規(guī)定,積分正式進入考核的時間是2019年,但關于積分交易過程如何具體操作、積分交易價格如何最終敲定等業(yè)界熱議、關注的關鍵性細節(jié)的落實,也隨著政策的正式實施,而更加迫在眉睫。

編輯點評:

近幾年,隨著我國汽車保有量不斷增加,為了緩解給環(huán)境帶來的壓力,國家相關部門制定了相應的管理辦法,以此來推動新能源汽車市場的健康良好發(fā)展。

從雙積分的計算方法來看,政策對燃料消耗和新能源都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在這樣的情況下,傳統(tǒng)燃油車廠商在面對負積分的情況,就需要購買新能源積分來進行抵扣或者使用自己公司新能源富余的積分,新能源積分的需求將倒逼企業(yè)技術升級,推動新能源汽車的長期發(fā)展。

2018年新能源汽車十大政策:倒逼產業(yè)技術升級(上)

5.汽車進口關稅下調,倒逼自主車企升級

2018年4月以來,中美之間的貿易關系開始有些跌宕起伏了。關稅政策對產品進口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尤其是像汽車這樣的商品。

對于青睞進口汽車的消費者而言,心情就像是坐過山車,一會兒飛入云端,一會兒跌落谷底。從開年就已經有端倪的中美貿易關系問題在4月份時爆發(fā),由于此前美國方面對進口鋼鐵和鋁產品加征關稅,4月初,中國則對對汽車等8項進口商品加征25%關稅稅率。

從2018年7月1日起,財政部將汽車整車稅率為25%的135個稅號和稅率為20%的4個稅號的稅率降至15%,將汽車零部件稅率分別為8%、10%、15%、20%、25%的共79個稅號的稅率降至6%。降低汽車進口關稅,有利于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為廣大居民提供實實在在的利益。

回顧中國進口乘用車關稅調整歷史,這并非是首次下調關稅。2001年時,我國整車進口關稅高達80%,隨著加入WTO,分批9次下調關稅到2006年的25%稅率。此后保持12年,直到2018年7月1日,宣布降低汽車進口關稅,從25%下調為15%。

隨著暫停加征美國汽車及零部件關稅,此次暫停加稅的政策將從2019年1月1日起正式實施,時間為3個月,涉及211個稅目。這意味著對原產于美國的汽車關稅從現在的40%稅率下調回15%,對于特斯拉、寶馬等車企而言無疑是一大利好。

降稅后,豪華車紛紛火速回應,調低價格。作為電動汽車明星的特斯拉更是被直稱呼為良心企業(yè),特斯拉發(fā)文稱:得益于汽車整車進口關稅降低的政策,Tesla 已經調整了 Model S 和 Model X 中國大陸在售車型的價格,所有未交付車輛,將按照新關稅下的車價交付。

全國乘用車聯(lián)席會秘書長崔東樹認為,關稅下調對于整個汽車行業(yè)來說,會推動產業(yè)升級,目前對自主品牌影響較小,但從長期來看,汽車市場的競爭加劇是必然趨勢,這也會加強自主品牌自主創(chuàng)新能力。目前中國市場主流產品仍然是A級車和B級車,自主品牌汽車正朝著“新四化”方向加速前進,與外資品牌汽車的差距也在進一步縮小。

編輯點評:

進口關稅的下調,主要會對自主品牌的中高端品牌帶來較大的沖擊。對合資企業(yè)來說,由于合資企業(yè)能夠對本土生產和進口有所協(xié)調,影響相對較小。降低關稅對汽車及新能源汽車消費者來說是一個重大利好,理論上無論關稅降幅如何,都將會使用戶獲得一個低于過往的進口汽車終端售價。進口關稅下調,對于消費者來說是利好,在一定程度上推動消費升級,引來換購需求。

此外,零部件關稅降低幅度超預期,降低國內合資及自主品牌大部分車型的成本,進口車型終端價格降低,將推動合資及自主品牌終端價格同步下行,且由于成本下降,整車價格下行對主機廠盈利能力沖擊有限。此次關稅降低優(yōu)惠幅度超過之前購置稅的優(yōu)惠幅度,對汽車行業(yè)需求刺激將更為顯著,同時也符合消費升級和擴大內需的方向。

2018年新能源汽車十大政策,還有哪些政策?未完待續(xù)。


<上一頁  1  2  3  
聲明: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OFweek觀點?帽菊靖寮,務經書面授權。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翻譯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發(fā)表評論

0條評論,0人參與

請輸入評論內容...

請輸入評論/評論長度6~500個字

您提交的評論過于頻繁,請輸入驗證碼繼續(xù)

暫無評論

暫無評論

    文章糾錯
    x
    *文字標題:
    *糾錯內容:
    聯(lián)系郵箱:
    *驗 證 碼:

    粵公網安備 4403050200275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