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實力入歐洲!上汽自營航線劍指2025“十萬輛級”
隨著“上汽安吉鳳凰號”(SAIC ANJI PHOENIX)大型國際滾裝船從上海海通碼頭啟航,上汽集團產品“自由出入”歐洲市場又進一步。
國內汽車出口“一哥”——上汽集團在連續(xù)四年蟬聯(lián)海外市場第一后,今年前九個月,又交出一張驕人的成績單:今年1-9月份,上汽實現(xiàn)海外整體銷量22.1萬輛,繼續(xù)保持國內行業(yè)第一,占中國車企海外總銷量的三分之一。
“海外每賣出三輛中國車,就有一輛是上汽造”。上汽集團總裁王曉秋對此表示自豪。
的確,上汽自主品牌能在今年海外不利的形勢下,依然在海外銷量達到14萬輛,逆勢大漲24.7%實屬不易,但與此同時,疫情之下,這位“汽車出口一哥”同時迎來新的煩惱:即亞洲國際航線主要掌握在日本公司手中,汽車國際運輸優(yōu)先滿足日系車企,而歐洲航線因為疫情的關系,歐洲運往中國市場的貨物明顯減少,這也使得船期減少,成本上升,上汽集團出口過程中,在運輸環(huán)節(jié)陷入被動局面。
而隨著上汽安吉增加了歐洲航線,可以說為上汽海外市場掃除障礙。就在當天,上汽國際總經理余德借勢信心十足發(fā)布2025歐洲市場目標:5年內,力爭打造成“十萬輛級”市場。
自營航線掃清最后的障礙
愉觀車市了解到:10月20日首發(fā)的上汽安吉鳳凰號,首先在海通碼頭搭載數百輛上汽MG新能源汽車,再駛往連云港碼頭,繼續(xù)裝載千余輛上汽MG新能源汽車,共近1800輛隨后赴英國和比利時碼頭卸載,并進入歐洲市場銷售。
安盛船務國際業(yè)務部總監(jiān)石盛透露:“上汽安吉鳳凰號原先在上汽東南亞航線服役,為了讓歐洲首航更具意義,上汽特意將上汽安吉鳳凰號從東南亞抽調出來!庇捎跉W洲航線往返需要80天,跨越3大洋,頗具挑戰(zhàn)。為此,上汽安吉鳳凰號還專門去船廠做了維護保養(yǎng),加裝了適合歐洲航線要求的設備。
擁有通往歐洲的自營航線,意味著上汽產品發(fā)往歐洲市場靈活性更強,對突發(fā)性的物流需求也能起到一定的保障作用。
“自營航線可以把資源集中綜合利用起來,不再從中國到歐洲一站站停過去,而是直發(fā),從效率上可以從原來的40天提升到30多天。”上汽國際副總經理趙愛民表示。
“可以說增加了歐洲業(yè)務的確定性和物權的安全性,同時產品。體現(xiàn)到終端市場上,由于自主航線的增加,大幅縮短了客戶的提車時間!鄙掀笸ㄤN售公司海外事業(yè)部總經理楊楊峻嶺透露,這對于已經攻下歐洲市場不少國家的市場,歐洲訂單持續(xù)增加的上汽大通MAXUS海外業(yè)務也將產生很好的促進。
上汽安吉鳳凰號擁有4300車位,油耗較同類船型低10%以上,是上汽旗下運載量最大的汽車滾裝船。上汽安吉物流總經理王澤民透露:“雖然車位多,但一是上汽旗下出口品牌眾多,二是國內自主品牌也有出口海外的需求,此外同時會裝一些其他中國企業(yè)的工程機械;爻桃矔b上歐洲的貨物,所以,不用擔心裝不滿!
“這已經是上汽十月份發(fā)往歐洲的第三批產品了。”石盛表示,只有上汽在某一海外市場的銷量“起來了”,才適合為該市場開辟自營航線。
本次開通的歐洲航線,是上汽繼東南亞、墨西哥、南美后的第四條航線,上汽安吉物流安吉物流目前有25艘滾動船舶,12艘是江輪,13艘是海輪,覆蓋全球近40個國家。這意味著,隨著上汽國際化發(fā)展的提速,更安全、更高效的全球供應鏈體系也正在逐漸成型。
歐洲先發(fā)優(yōu)勢排除疫情影響
歐洲市場正在成為上汽集團海外業(yè)務的重中之重。一是上汽集團在歐洲市場作為先行者,已經打下一片江山。
上汽集團自主品牌MG本來就是源于歐洲的百年賽車品牌,而上汽大通MAXUS也是來源于收購英國LDV公司品牌和技術,因為收購之初就有重返歐洲的計劃,所以從技術上,從產品設計之初,就滿足歐盟法規(guī),這也是為什么,上汽集團在歐洲市場,不僅僅是新能源汽車,傳統(tǒng)汽車也有銷售。
在歐洲市場,上汽不僅有自己的研發(fā)中心,還有歐洲團隊,駐扎在法國、阿姆斯特丹等城市。愉觀車市了解到,團隊的規(guī)模還在不斷擴大,而當地團隊在歐洲市場“開疆擴土”也使得上汽集團產品不僅逐漸被普通消費者認可,還取得了當地的政府大單無數。
楊峻嶺透露,上汽大通在歐洲的郵政系統(tǒng)中,絕對是“NO.1”的銷量王。上汽集團自主品牌MG和MAXUS已經成功“登陸”英國、愛爾蘭、荷蘭、比利時、盧森堡、挪威、丹麥、冰島、法國、德國等十余個歐洲國家,上汽電動車已在荷蘭、英國排名細分市場前三,其中MG品牌在歐洲銷售近2萬輛。
上汽國際副總經理趙愛民透露,上汽集團能在疫情之下,在歐洲市場迅速反轉,也得益于當地團隊的執(zhí)行能力。
在疫情當前,上汽海外團隊通過新品“云發(fā)布”、網點“云開業(yè)”、緊急空運保障國際供應鏈、捐贈防疫物資等舉措,積極應對海外疫情的影響,從技術創(chuàng)新、品質保證、社會責任等不同角度,塑造上汽在海外市場形象,保證業(yè)務按序進行,可以稱得上,也是上汽集團在疫情之下“轉為危機”能力的展現(xiàn)。
歐洲“十萬輛”達成法則
“上汽一貫的做法就是做一個市場,就把一個市場做深、做透、做實。我們下一步戰(zhàn)略重點是歐洲,但在歐洲市場,可能要花三年的時間才能夠達到我們希望看到的結果!壁w愛民表示。
上汽在海外市場的策略是能夠達到10個萬輛級市場,雖然受疫情影響,但仍達到8個。上汽未來的策略將進一步聚焦形成5萬輛級的市場和10萬輛級市場。
歐洲作為“十萬輛”級的市場,擁有1700萬輛級的市場規(guī)模。且歐洲新能源補貼遠遠超過中國。平均北歐高福利國家,補貼5000歐左右一輛車,德國也推出比較激進的政策,5000-7000歐左右。
但歐洲企業(yè)近年來轉型腳步不夠激進,可以說這兩年也是面臨新能源產品的空檔期,這也為價廉物美的中國產品帶來了歐洲市場的機會。據悉,此次運送至歐洲的汽車,90%以上為新能源
“未來三年的重點是要抓住新能源的窗口期,在歐洲市場做好。”趙愛民說。
但同時,歐洲也是兵家必爭的市場。第一,中國車企紛紛將歐洲作為下一步開疆辟土之地,與上汽一樣先知先覺的,已經紛紛布局。就在10月20日當天,領克汽車宣布在荷蘭的售價體驗店開業(yè),而在此之前,領克也宣布了強勢歐洲計劃;新勢力造車愛馳已經連續(xù)多次賣到歐洲,立志將自己打造成為“賣到歐洲”標簽的新勢力造車;小鵬汽車也蠢蠢欲動歐洲市場。
進入歐洲,對中國品牌來說,除了銷量還有“面子”,畢竟?jié)M足歐盟標準就是一個不低的門檻,更何況還要取得消費者的信賴。“歐洲的消費者很理性。新能源汽車要在三電技術具有優(yōu)勢,因為歐洲本地的燃油車都很優(yōu)秀。”趙愛民說。
愉觀車市了解到:目前上汽產品已通過60多個國家及地區(qū)的法規(guī)考驗,并建成了海外專項產品研發(fā)及供應鏈配套體系,上汽旗下的華域零部件在海外已經擁有95個生產研發(fā)基地。同時,上汽集團銷售及售后服務網點在年內將超過200家,使其可以用最嚴謹的質量檢測標準,為海外客戶交付流程把好最后一道關。而這些,都將成為上汽集團在歐洲決戰(zhàn)“十萬輛”的積淀。
請輸入評論內容...
請輸入評論/評論長度6~500個字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