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權投訴
訂閱
糾錯
加入自媒體

表觀遺傳血液標志物有助于了解失智癥風險

新研究表明,血液中的表觀遺傳標志物有助于了解失智癥風險。

埃克塞特大學

8月28日

英國?巳卮髮W(University of Exeter)和荷蘭馬斯特里赫特大學(Maastricht University)聯(lián)合發(fā)表的兩篇相關論文共同推動了研究進展,展示了 DNA 甲基化(一種表觀遺傳標志物)在理解遺傳和生活方式因素如何影響失智癥風險方面的潛力。研究結果發(fā)表在《阿爾茨海默病與失智癥》(Alzheimer's & Dementia)雜志上。第一篇論文的標題是“ EMIF-AD 研究中與阿爾茨海默病腦脊液生物標志物相關的血液 DNA 甲基化特征”(Blood DNA methylomic signatures associated with CSF biomarkers of Alzheimer’s disease in the EMIF-AD study)[1],第二篇論文的標題是“認知障礙和失智癥的基于血液的多變量甲基化風險評分”(Blood-based multivariate methylation risk score for cognitive impairment and dementia)[2]。

研究于2024年8月28日發(fā)表在《Alzheimer's & Dementia》(最新影響因子:13.0)雜志上

研究于2024年8月28日發(fā)表在《Alzheimer's & Dementia》(最新影響因子:13.0)雜志上

DNA 甲基化是一種添加到 DNA 上的化學標簽,可以開啟或關閉基因。遺傳和生活方式因素可以改變基因上 DNA 甲基化標簽的水平,其中一些因素已知會增加患失智癥的風險。通過評估 DNA 甲基化,這有助于科學家了解這些不同因素對失智癥風險的影響程度以及它們引發(fā)疾病的機制。

在同類研究中規(guī)模最大的一項研究中,研究人員評估了來自歐洲醫(yī)學信息框架阿爾茨海默病多模式生物標志物發(fā)現(xiàn)(European Medical Information Framework for Alzheimer’s disease Multimodal Biomarker Discovery ,EMIF-AD MBD研究的 900 名參與者的血液樣本中基因組 80 萬個位點的 DNA 甲基化情況。

EMIF-AD 研究包含了參與者的廣泛臨床信息,所有人都提供了腦脊液樣本,這些樣本已被用于阿爾茨海默病的診斷和監(jiān)測,因為它們與大腦直接相關。然而,收集腦脊液是一個侵入性過程,因此研究團隊調查了他們是否可以通過分析與阿爾茨海默病生物標志物相關的血液表觀遺傳特征來替代使用腦脊液樣本,因為這在實際操作中會更便宜且更容易收集

在第一篇論文中,由埃克塞特大學醫(yī)學院Katie Lunnon 教授領導的研究團隊表明,血液中的 DNA 甲基化特征可以反映用于評估失智癥的腦脊液樣本中的某些蛋白質生物標志物水平。研究團隊結合 15 種不同的用于診斷失智癥的腦脊液生物標志物,探索了這些特征,并顯示了這些生物標志物中多個關鍵基因的甲基化狀態(tài)的變化。

在同一雜志上發(fā)表的第二篇相關論文中,由荷蘭馬斯特里赫特大學Ehsan Pishva 博士領導的研究團隊利用血液 DNA 甲基化特征作為 14 種已知失智癥風險因素的替代指標,生成了表觀遺傳風險評分其中一些是可改變的生活方式風險因素,包括身體活動和飲食,而另一些則是不可改變的,如年齡和心臟病。

他們表明,他們的表觀遺傳風險評分可以改善對認知能力下降和失智癥發(fā)病風險的預測,即使在早期階段也是如此。早期檢測對于更好的生活方式管理和獲取潛在的新治療方法至關重要。該論文強調了遺傳、生活方式和環(huán)境因素如何通過表觀遺傳機制促進了失智癥的發(fā)病和進展。

?巳卮髮W醫(yī)學院的 Katie Lunnon 教授是其中一項研究的主要作者,并領導了失智癥基因組學團隊,該團隊之前已發(fā)表多篇開創(chuàng)性論文,探討不同失智癥中大腦和血液的表觀遺傳學變化。她表示:“我們知道,許多遺傳和生活方式因素都會增加罹患阿爾茨海默病和其他失智癥的風險。表觀遺傳學是一個特別令人興奮的研究領域,因為它可以調節(jié)我們的基因組成(在受孕時就確定了)和環(huán)境風險(我們可以潛在地改變)之間的相互作用。”

馬斯特里赫特大學的 Ehsan Pishva 博士是另一篇論文的主要作者,并領導失智癥系統(tǒng)生物學團隊。他表示:“我們的表觀遺傳風險評分可以改善不同人群中認知障礙風險的預測,標志著失智癥研究的重大進展。該研究對來自多個獨立失智癥隊列的大規(guī)模表觀遺傳數據集進行了高級分析,發(fā)現(xiàn)表觀遺傳風險評分是阿爾茨海默病和帕金森病隊列中未來認知能力下降的預測指標。”

“我們的發(fā)現(xiàn)強調了使用血液衍生的表觀遺傳測量作為評估失智癥風險的非侵入性方法的潛力,為未來的研究探索更個性化和預防性的醫(yī)療保健策略以應對認知障礙鋪平了道路。”

EMIF-AD MBD 項目獲得了創(chuàng)新藥物計劃聯(lián)合企業(yè)的支持,而這兩篇論文中的工作還得到了英國阿爾茨海默病協(xié)會、英國醫(yī)學研究理事會、美國國立衛(wèi)生研究院國家老齡化研究所ZonMw Memorabel/阿爾茨海默病荷蘭研究會的資金資助。此外,NIHR ?巳厣镝t(yī)學研究中心也提供了進一步的支持。

創(chuàng)立于1851年的英國?巳卮髮W

創(chuàng)立于1976年的荷蘭馬斯特里赫特大學

參考文獻

Source:University of Exeter

Epigenetics blood markers can help understand dementia risk

References:

[1]. Smith RG, Pishva E, Kouhsar M, et al. Blood DNA methylomic signatures associated with CSF biomarkers of Alzheimer's disease in the EMIF-AD study. Alzheimer's Dement. 2024; 1-18. https://doi.org/10.1002/alz.14098

[2]. Koetsier J, Cavill R, Reijnders R, et al. Blood-based multivariate methylation risk score for cognitive impairment and dementia. Alzheimer's Dement. 2024; 1-17. https://doi.org/10.1002/alz.14061

免責聲明

本公眾號上的醫(yī)療信息僅作為信息資源提供與分享,不能用于或依賴于任何診斷或治療目的。此信息不應替代專業(yè)診斷或治療。在做出任何醫(yī)療決定或有關特定醫(yī)療狀況的指導之前,請咨詢你的醫(yī)生。

       原文標題 : 表觀遺傳血液標志物有助于了解失智癥風險

聲明: 本文由入駐維科號的作者撰寫,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場。如有侵權或其他問題,請聯(lián)系舉報。

發(fā)表評論

0條評論,0人參與

請輸入評論內容...

請輸入評論/評論長度6~500個字

您提交的評論過于頻繁,請輸入驗證碼繼續(xù)

暫無評論

暫無評論

    文章糾錯
    x
    *文字標題:
    *糾錯內容:
    聯(lián)系郵箱:
    *驗 證 碼:

    粵公網安備 4403050200275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