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一步則步步皆輸:吉利為何必須私有化極氪?
時間緊迫,轉型必須提速,因為關乎生存。這還只是吉利集團應對車企科技軍備競賽的一個片段,好戲還在后面。
5月7日,汽車圈被一記“悶雷”驚醒——吉利汽車突然宣布將以每股25.66美元的價格私有化極氪品牌,計劃收購剩余34.3%股份實現完全合并。距離極氪以“史上最快IPO造車新勢力”光環(huán)登陸紐交所,才剛剛過去一年時間。
一場涉及數十億美元的資本操作,事前竟未透出半點風聲,保密程度極高。為了深入了解吉利做出這一決定的背后邏輯,陸玖商業(yè)評論聯(lián)系了一位在吉利總部任職的朋友,獲得了一些不一樣的看問題的角度。
這三個“局”,必須破
在吉利決定私有化極氪之前,雖說沒有什么明顯征兆,但已經出現三個重要信號,預示著吉利必須果斷采取行動。
1、管理層有緊迫感:極氪必須拿回自主權
吉利汽車要發(fā)力新能源,極氪無疑是關鍵棋子。但因為是上市公司,極氪疲于應對信息披露規(guī)則、短期財報壓力。比如,當競爭對手(比亞迪)宣布推出第二代刀片電池時,極氪卻因財報靜默期的限制,無法及時回應外界的關切。而且,在定價策略、技術路線等關鍵決策上,上市公司的條條框框也使極氪束手束腳。比如,極氪需要對旗下部分產品進行調價,但考慮股東利益、資本市場反應(看重產品毛利率),總會猶豫不決。
此外,在中美貿易戰(zhàn)的背景下,中概股在美國資本市場面臨很多隱形壓力,保留這一身份,吉利和極氪都可能面臨突如其來的風險。
那位在吉利集團總部任職的朋友提醒陸玖商業(yè)評論:“極氪私有化退市后,除了自由度相對更強,能夠更好配合吉利控股做好內部整合,也能更好應對國際經貿環(huán)境的不確定性,護航吉利品牌出海,更重要是,可以擺脫資本市場的短期業(yè)績壓力,集中資源布局新能源賽道。未來一段時期,極氪需要不受股價波動的干擾,關起門來練好內功。”
2、資本市場“不識好歹”:母公司市值遠不及比亞迪,子公司市值遠不及蔚來
2025年第一季度,比亞迪汽車累計銷量突破100萬輛大關,吉利汽車累計銷量也超過70萬輛,差距不算特別大。但比亞迪已經破了萬億市值,吉利控股的市值表現不佳,不足2000億港元。
極氪再跟蔚來一比,更氣人了。2024年,極氪品牌累計交付了22.21萬輛新車,加上領克品牌(已被并入極氪科技集團),已經超過50萬輛。同年,蔚來汽車的交付量是22.19萬輛,遠遠不及極氪。尤其是品牌毛利率,蔚來不足10%,極氪則維持在15%-18%之間?墒牵谛妓接谢,極氪的市值卻僅有蔚來的65%。
是什么造成這個局面?偏見。2024年,吉利汽車賣掉的汽車中燃油車還是占比過半,拖累了極氪估值。但相比蔚來,極氪的優(yōu)勢是扎實且壓倒性的。
極氪能跟吉利共享很多資源,比如全球供應鏈,極氪與沃爾沃聯(lián)合采購芯片;比如制造體系,寧波杭州灣的吉利工廠產能利用率95%以上;還有渠道網絡,吉利擁有4S店近300家,品牌經銷商近500家。這些優(yōu)勢,蔚來怎么比?資本市場怎么就視而不見呢?
3、賽道變了,別再“兄弟互搏”了
2024年9月1日,集團管理層都去了吉利當年的第一座工廠——臺州臨;貙W習,并發(fā)布《臺州宣言》,點明“聚焦、整合、協(xié)同、穩(wěn)健、人才”五大戰(zhàn)略,推動汽車業(yè)務整合,回歸“一個吉利”。
隨后,大刀闊斧的品牌整合開始了。吉利幾何、翼真(LEVC)和雷達直接并入吉利銀河,領克并入極氪。
多年以前,吉利汽車為了能向汽車界的各位前輩學到真本事,創(chuàng)立(維護)了一些獨立品牌,使之沒有歷史包袱,更好對標各位前輩。這些年來,吉利已經從沃爾沃得到安全基因,從魅族收獲智能體驗,從雷諾學到全球布局、渠道整合能力,從戴姆勒集團學到經營豪華車品牌的經驗。
時至今日,吉利汽車已經是身懷各路絕技,但汽車賽道變了,汽車越來越像一種電子產品,新能源車漸漸成了主流。吉利集團多年形成的眾多品牌、車系,造成了顯而易見的資源浪費。除了辦公設施、研發(fā)設計團隊、營銷資源出現很多重疊,更重要是,出現了“兄弟互搏”問題——使用同一套供應商的多個品牌,養(yǎng)了幾套團隊、造了同一細分賽道的幾款競品。
品牌收攏,降本增效的效果立竿見影。比如,整合極氪、領克以后,2025年第一季度研發(fā)投入同比降低超20%,無形的管理成本更大幅減少。極氪作為全資子公司并入吉利后,技術、供應鏈及研發(fā)資源更能深度整合,將會在更大程度上提升資源效率、降低運營成本。此外,多品牌間的“兄弟互搏”問題也迎刃而解,可以放開手腳發(fā)力新能源技術突破。
股價大漲!極氪私有化,吉利會調整方案嗎?
看懂了吉利必須破掉的這三個“局”,我們就能更好理解私有化極氪的這一步棋,以及在具體操作層面的一些考慮。
除了人工智能和芯片產業(yè),汽車產業(yè)正在成為美國遏制中國科技進步的關鍵領域。近些年來,美國已經出臺了諸如外國公司問責法案、通脹法案、關稅法案以及數據隱私和保護法案等等,極大增加了中國車企在美國資本市場的合規(guī)成本。更何況,為了達到SEC(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的披露要求和監(jiān)管標準,極氪每年還需要支付千萬美元用于審計、投資者關系等環(huán)節(jié)。
2015年,就有過一波中概股的私有化浪潮,那時,在紐交所上市的很多中概股,因為疲于應對多重審計的壓力以及潛在的政策風險,選擇私有化退市并回國轉戰(zhàn)A股或港股,其中就包括奇虎360、分眾傳媒等。
2025年5月7日,中國證監(jiān)會主席吳清在國新辦新聞發(fā)布會上也表示:“將創(chuàng)造條件支持優(yōu)質中概股企業(yè)回歸內地和香港股市。”這很可能是新一波中概股私有化浪潮的起點。
吉利集團公關部門的一位朋友表示:“對極氪進行私有化收購,可以說是大股東(吉利)審時度勢之后的順勢而為。作為持有極氪65.7%股份的大股東,吉利控股完全有能力推動這一計劃的順利完成。目前最重要的,是給極氪車主、給極氪中小股東一個好的回報。讓車主和中小股東感到滿意,為吉利集團積累長期的口碑和信任度。”
對極氪車主,吉利集團可能會進一步整合線下門店資源,在智駕系統(tǒng)升級、充電網絡布局、用戶社群服務等多個方面給出誠意。對中小股東,吉利集團已經給出“現金兌付”(每股2.566美元或每股ADS 25.66美元)和“換股為吉利汽車股票”(每股極氪普通股可兌換1.23股吉利普通股、每股ADR可兌換12.3股)兩種補償方式。
外界看到,私有化公告后極氪股價大漲,顯示中小股東希望能夠以更高的價格出讓股份。對此,有金融界人士表示:“吉利汽車可能會權衡收購價格(向極氪提交的非約束性報價函不具約束力),也可能由極氪成立獨立董事委員會,聘請第三方機構(如投行)評估公允性,吉利再據此調整方案以回應中小股東的期待。”
整合極氪背后的大動作
極氪的私有化進程,確實需要吉利付出一些代價,但吉利集團整合品牌、科技資產的決心十分堅定。有人認為,這背后藏著更重要的大動作——第一步極氪與領克合并,第二步私有化極氪,第三步是成立吉利新能源汽車集團。但這些都是形式,重點是要在新能源賽道上重構科技護城河,關于這一點,吉利集團內部已經有了危機感。
2024年財報溝通會上,吉利汽車集團CEO淦家閱曾表示:“不管是新能源還是燃油車,吉利始終認為未來的動力形式是多元化的。燃油車是汽車工業(yè)百年來技術積累的體現,海外燃油車市場比重依然較大,燃油車發(fā)展是吉利的優(yōu)勢,吉利有能力做好燃油車。”吉利多位高管也直言,會持續(xù)投入相關研發(fā),并把智能座艙、智能駕駛等功能搭載于燃油車型。
吉利沒有像比亞迪那樣All in新能源汽車,似乎是有道理的。GlobalData數據顯示,2024年全球一共賣了8900萬輛汽車,相對2017年歷史峰值9566萬輛銷量來說,這明顯是一個存量市場(甚至是縮量市場)。更重要是,8900萬輛中只有2200萬輛是新能源車,而且過去一年歐盟國家換車車主的平均年齡是55歲,選車觀念更偏向傳統(tǒng)燃油車型。
可是,今年以來,比亞迪在三電領域秀了一波肌肉(帶來了580kW的超級電驅,多項全球量產第一的兆瓦閃充,5分鐘就能充400km,充電和加油一樣快),接著,寧德時代發(fā)布第二代神行超充電池(最高充電功率1300kW的同時,還能兼顧800km的純電續(xù)航)。新能源賽道上的競爭對手們如此強悍,燃油車未來還有活路嗎?
2025年,極氪科技集團的銷量目標是74萬輛,但目前僅完成年銷量的23.28%,其中極氪品牌年度目標完成度為17.19%,不及領克的28.31%。吉利再不采取行動,極氪怕是追不上了,慢一步則步步皆輸。
極氪的核心技術護城河,主要是依托吉利CMA架構(一種支持多種車型高效研發(fā)的模塊化汽車平臺),極氪001受益于吉利智能駕駛技術,“千里浩瀚”智駕系統(tǒng)頂級的H9方案采用雙英偉達ThorU芯片支持L3級自動駕駛,星睿智算中心2.0算力全球第二,無圖城市NOA技術(一種無需高精地圖即可實現城市內自動導航的智駕輔助)領先行業(yè)。這些都給極氪品牌帶來了明顯的毛利率優(yōu)勢,2024年極氪整車銷售毛利率達15.6%,Q4提升至17.3%。
極氪(甚至吉利)擁有特別棒的智能化技術,但三電技術(電池、電機和電控)還不是那么頂尖。吉利集團整合科技資產最難也最重要的,是產業(yè)鏈零部件公司合并。其中,(與吉利合資、極氪控股的)威睿電動主要瞄準三電技術,自研了極氪車型搭載的金磚電池。
吉利集團要應對(比亞迪等)迫在眉睫的競爭壓力,就需要發(fā)力三電技術,但相關科技資產卻掌握在極氪手里,2024年威睿電動貢獻了極氪約22.12%營收。吉利集團要整合威睿電動,必然對極氪業(yè)績和市值產生重大影響,引發(fā)監(jiān)管要求。所以,整合極氪,僅僅是吉利集團重構科技版圖的一個步驟,遠不是終點。
新的戰(zhàn)局正在拉開序幕,吉利補齊了三電技術短板,將形成從智能駕駛到核心硬件的全棧競爭力。但時間緊迫,轉型必須提速,因為關乎生存。這還只是吉利集團應對車企科技軍備競賽的一個片段,好戲還在后面。
原文標題 : 慢一步則步步皆輸:吉利為何必須私有化極氪?
圖片新聞
最新活動更多
推薦專題
- 1 一季度汽車產量省份排名大洗牌!誰在異軍突起?
- 2 2025上海車展看什么?看這一篇就夠了!
- 3 工信部召開智能網聯(lián)汽車產品準入及軟件在線升級管理工作推進會提的內容,將如何影響智駕行業(yè)發(fā)展?
- 4 關稅大戰(zhàn),汽車芯片會漲價嗎
- 5 奇瑞的混動技術:厚積薄發(fā),從發(fā)動機到混動系統(tǒng)
- 6 重要信號!奇瑞汽車IPO背后大佬現身海信集團
- 7 菜鳥順豐京東們正在復制“特斯拉時刻”, 無人車來了?
- 8 打響智駕平權第一槍的外資品牌 - 大眾汽車集團
- 9 地平線機器人歷史機遇期:智駕升級,價值重構
- 10 從追趕者到規(guī)則制定者,中國汽車工業(yè)的"哥倫布時刻"正在降臨